帮你快速找医生

矮小的原因与治疗的最佳时机和方法

2020年07月16日 8606人阅读

矮小症就是通常所说“不长个”,低于同年龄平均身高两个标准差以上的是绝对矮小,与同年龄相比并不矮小但低于骨龄者为相对矮小。矮小症不仅与遗传有关,还与许多疾病和心理障碍有关。多数病因所致的矮小症是完全可以治疗的,关键是要早发现,早治疗,孩子的年龄越小,治疗效果就越好。解放军总医院第七医学中心内分泌科刘福平

如何早期发现矮小症

一般来说,如果在相似环境下,同种族、同性别、同年龄患者身高低于正常人群平均身高两个标准差以上或第三百分位以下即比平均身高低5-10厘米以上,就能诊断为矮小症了。另外,孩子身高增长速度也可以作为一个评判标准,正常儿童不同时期生长速度不同,一般足月出生时身长50厘米,小于47厘米则提示有宫内生长迟缓;生后第一年增长25厘米,第2年增长10厘米,第3年至青春期开始生长速度为每年平均5~7厘米,青春期每年增长8~12厘米,持续2~3年。一般3岁以前每年生长小于7厘米,3岁到青春期以前每年生长小于5厘米,青春期以后每年生长小于6厘米时,就认为生长速度减慢。家长一定要掌握孩子基本的生长发育规律,这是早期发现矮小症最好的方法,每年详细记录他们的身高,如果发现孩子在生长发育期间长个儿的速度比同龄人都慢,一年连4厘米都长不到,那就要提高警惕了,最好带他们到正规医院的内分泌科门诊检查。

矮小症的常见病因及其对身心的影响

1.内分泌性矮小:此类疾病主要是内分泌激素分泌异常所致,包括垂体生长激素分泌过少、甲状腺功能低下、性早熟、肾上腺皮质激素分泌过多等。

2.骨疾病性矮小:骨发育不良引起矮小,包括软骨营养不良,软骨形成不全等。

3.营养与代谢障碍性矮小:患儿因有慢性疾病、营养障碍、尿崩症、糖尿病等影响生长发育。

4.精神社会性矮小:心理学家发现,缺乏家庭温暖、得不到足够的父母之爱往往也是矮小症一个极为重要的原因。这种现象又被称为“情感遮断性矮小症”。

5.伴有染色体异常的矮小:伴有染色体异常常可表现为矮小,如先天愚型综合症、先天性卵巢发育不全综合症等。

在上述病因中,内分泌疾病引发的矮小症最多见,占临床矮小症病人的50%以上,这其中最常见的就是脑垂体分泌生长激素障碍,而生长激素是人出生以后促进骨骼和器官生长的最主要激素,它的不足会直接影响儿童的生长发育。性早熟现在矮小症的常见病因,家长首先发现的问题是性征异常,相对于骨龄多数患儿身高不足。

生长激素缺乏的患儿多数都是1岁后开始呈现生长缓慢的,他们往往表现为匀称性矮小,可能已经是20多岁的成年人了,但永远长着一张娃娃脸,甚至声音还仍然是稚嫩的童音,可是他们的智力却跟正常人一样。生长激素的缺乏也让患儿所有的发育都晚了一步,尤其是生殖系统。这些患儿如果不进行生长激素治疗,就会变成我们俗称的“小侏儒”,一般男性成人后身高只有1.45米左右,而女性也不会超过1.35米。

矮小的孩子常常受到嘲笑、作弄,因而使他们变得内向、自闭甚至抑郁。一项由国内多家医院参与的“生长发育异常对儿童心理健康的影响”的最新调研结果显示,矮小患儿不仅有生理上的问题(长不高),而且心理也有问题,近六成的矮小患儿都出现过不同程度的心理隐患,如性格内向、情绪不稳定、社交退缩等现象,“在临床工作中,遇到很多患儿的家长反映,他们的孩子不仅在班里的座位越来越靠前,好像与老师、同学的关系也变得生疏了。”

矮小症治疗的黄金时期以及治疗方法

多数矮小症患儿经早期发现和恰当的治疗,是完全可以治愈的。3~16岁是儿童身高增长的“黄金时期”,也是帮助矮小症患者身高增长的最佳时机。只要及早发现,及早治疗,患儿完全可以达到正常人的身高。国内接受矮小治疗的时间比较晚,70%的年龄段在11至16岁。而国外的治疗平均年龄为6岁。起始治疗年龄偏大,对成年身高贡献较小,早期治疗可最大限度提高患儿的成年身高。因此,4-6岁是矮小症患儿的理想诊治年龄,适合生长激素治疗的矮小症女性患儿最好在4-14岁,男性患儿最好在4-16岁。

1.矮小症的病因治疗

矮小症患者大多数可通过药物治疗而长高,关键是要查出矮小症的病因,进行有针对性的治疗。比如肾炎、哮喘、癫痫、肝炎、贫血等慢性疾病,甲状腺功能低减等各种内分泌疾病,通过治疗原发慢性疾病和纠正内分泌紊乱,可以恢复正常的生长状态。例如甲状腺功能低下引起的矮小,可用甲状腺素治疗。

2.生长激素的应用

人体有几十种激素调节人体的生长发育和各种生理活动。生长激素是脑垂体前叶分泌的一种蛋白质激素,是调控人体从出生到成人的正常生长所必需的物质,也是唯一使骨骼线性生长的激素。作为药物使用的生长激素是采用基因重组技术人工合成的,与人脑垂体产生的生长激素的化学结构完全一样。

生长激素是目前治疗儿童生长激素缺乏症-侏儒症的特效药物,但并不是对所有原因的矮小症治疗有效,一定要在专业医生的指导下使用,不可滥用。现在研究发现生长激素除了治疗侏儒症外,还可用于以下原因所致矮小症的治疗,如先天性卵巢发育不良综合征(Turner综合征)、特发性矮小(ISS)、小于胎龄儿(SGA)、慢性肾功能不全肾移植前、HIV感染相关性衰竭综合征、Prader-Willi综合征、短肠综合征、SHOX基因缺少但不伴GHD患儿。对于合并以下疾病的矮小症患者需要禁用或慎用生长激素治疗包括:活动性肿瘤、糖尿病合并严重并发症、Down综合征、Bloom综合征、巨幼红细胞贫血。骨骺已经闭合等。乙肝和丙肝是肝癌的高发人群,一般不建议生长激素治疗;乙肝和丙肝处于活动期,一定不能用生长激素治疗;乙肝和丙肝处于稳定期,肝功能正常的,可以用生长激素治疗。初诊时,如女孩骨龄14岁、男孩骨龄15岁,生长速率小于2cm/年,患儿生长空间有限,一般不建议生长激素治疗。

3.矮小症的非药物治疗

A.生活规律,睡眠充足:有规律的生活和充足的睡眠有利于生长激素的分泌。一般生长激素呈脉冲式分泌,每3到5个小时分泌一次.而且夜间的分泌是白天的数倍,尤其是深睡眠状态下的10点到凌晨一点会处于分泌高峰。所以,青少年要合理安排作息时间,以免睡眠习惯不好抑制生长激素分泌,对增高造成不良影响。

B.合理的饮食:骨骼的生长与生长激素和营养关系密切,多吃含蛋白质的食物,如蛋类、鱼类、豆制品类和乳制品类,以及多吃含钙食物有助于长高。

C.适量的运动:运动不仅能促进生长激素的分泌,同时,身体充分运动后还能增进食欲,对孩子增高有帮助。有助于长高的运动有慢跑、跳绳、跳舞、打篮球、打排球、游泳等。尽量避免举重等会阻碍骨骼纵向生长的运动。

D.父母的关爱:身体的发育受社会环境与家庭环境的影响,特别是低年龄的儿童,受家庭环境的影响尤其明显,一般把儿童由于缺少应有的关爱而引起的身材矮小称为“心理性矮小症”。因此,家长一定要为孩子营造一种健康、关爱有加的生长环境。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