帮你快速找医生

宝宝的钙、铁、锌、硒维生素该如何补

2018年08月28日 9192人阅读 返回文章列表

今天跟大家探讨宝宝的营养素如钙、铁、锌、硒维生素等,该如何补的问题。

补钙的正确打开方式:喝奶+补维生素D

我们常说要补钙,钙到底有什么作用呢?钙是构成骨骼和牙齿的重要成分。补充适量的钙可以促进骨骼生长,使宝宝会更加强壮。不同年龄段的小朋友,每天大概要服用多少的钙呢?为预防缺钙,1到3岁宝宝每天需补充700mg,4到8岁1000mg,9到18岁1300mg。钙的来源主要包括母乳、配方奶粉、牛奶、酸奶等。喝奶的同时需要配合补充维生素D,这样就不担心缺钙了。睡眠不稳、肋骨外扩,都不一定是缺钙!

经常有宝爸宝妈们问到宝宝是不是缺钙?盗汗是不是缺钙呢?其实不一定。因为小宝宝的新陈代谢是比较旺盛的,一般入睡后一到两小时比较容易出汗,如果盖的被子厚,更容易导致出汗。


宝宝有枕秃,是不是缺钙?这也不一定。有些宝宝经常采取仰卧睡姿,如果头上经常出汗,头在枕头上蹭来蹭去,就会蹭出枕秃。其实80%的小宝宝都是存在枕秃现象,但不一定都是缺钙。


宝宝晚上睡的不安稳,经常哭闹,这也不能判断就是缺钙。有些宝宝还没养成良好的睡眠习惯,比如需要靠奶睡才能睡着,夜间醒来很难入睡,必须再次得到妈妈奶头的安慰才能睡着。


有些宝宝会出现有肋骨的外扩,这也不能判断就是缺钙,因为宝宝的腹腔位置比较低,就会显得肋骨是外翻的,如果不是特别严重的外扩,不一定都是缺钙的指征。
通过微量元素的检测,显示缺钙,是不是就是缺钙呢?也不一定。因为检测的方法不一样,可能会存在误差。比如指间血测微量元素,因为采血量比较少,容易混入组织液,一般是不太准确的。商场里有一些仪器通过测骨密度来判断是否缺钙,这种检测方法比较适合老年人而不适合小孩。因为小宝宝的骨密度还不固定,以此判断缺钙是不准确的。
钙浓度低于2.0mmol/L即可判断为缺钙

医学上的缺钙是指血清总钙低于1.8mmol/L(7.0mg/dl)或游离钙低于0.9mmol/L(3.5mg/dl)即为低钙血症。婴幼儿缺钙主要是因为维生素D不足,严重缺钙会导致抽搐。由于人体的钙主要沉着在骨骼,血钙的水平并不代表骨骼内钙的水平,因为血钙只占人体钙含量的1%。当人体血钙不足时,骨骼里的钙就会转移到血液中,来保持血液中钙浓度的稳定,因此看到宝宝血钙是正常,不一定代表宝宝体内的钙是充足的。

佝偻病,是由于维生素D不足导致钙、磷代谢紊乱产生了一种以骨骼病变为特征的全身慢性营养性疾病。它的诊断标准主要是以血浆25羟D的浓度来评判,一般正常是大于50nmol/L,下面有维生素D不足缺乏及严重缺乏浓度的标准。
诊断标准:
正常血浆:25-(OH)D浓度>50nmol/L(20ng/ml);
维生素D不足:37.5-50nmol/L(15-20ng/ml);
维生素D缺乏:≤37.5nmol/L(15ng/ml);
维生素D严重缺乏:≤12.5nmol/L(5ng/ml)
要预防维生素D缺乏,就要维持25-(OH)D浓度大于75nmol/L。佝偻病的临床表现分为三期,初期、活动期、恢复期。初期多见于六个月以内,小朋友比较容易烦燥,易饥饿,多汗,刺激头皮,容易导致摇头、枕秃。活动期,六个月内的宝宝内颅骨成乒乓球样的改变,按下去会有一个小坑,7到8个月会有方颅、肋骨串珠、手足镯、鸡胸、漏斗胸、O型腿、X型腿,恢复期多是两岁,以后会遗留骨骼畸形。


维生素D可促进钙的吸收,每天补充400IU才不缺钙


如何才能不缺钙呢?对于母乳喂养的宝宝,每天需要补充400IU单位的维生素D。对于奶粉喂养的宝宝,先评估奶粉里含维D的量是否足400IU,如果不足的则需额外补充。中国居民膳食指南推荐,1到2岁宝宝每天的奶量至少500ml,2到5岁宝宝每天奶量300到400ml,5岁以后不少于300ml。然后,宝宝的身高体重不严重偏离WHO的生长标准。最后,添加辅食以后保证营养均衡,多摄入含钙高的食物,做到上述几点就不容易缺钙了。

是不是只要宝宝喝够奶了,多吃含钙的食物就不用担心钙的问题了?也许宝宝和钙满分之间还差一个维生素D的距离。下面我们介绍一下什么是维生素D。维生素D的主要作用是促进钙的吸收,促进钙在骨骼里的沉积,维生素D摄入不足的时候容易导致缺钙、佝偻病。


晒太阳可以促进维生素D的吸收。但是不建议婴幼儿过多暴露在紫外线下,因为晒太阳吸收D的量还是比较少的。由于饮食中能补充到得维生素D很少,所以需要口服维生素D制剂。

维生素D是不能经过母乳传给宝宝的,所以妈妈摄入的维生素D跟宝宝是不是需要吃维生素D是没有关系的。维生素D需要怎么补,补多少,补多长时间呢?足月儿从出生后15天起直到两到三岁,每天都要补充400IU的维生素D。美国儿科学会推荐,维生素D应持续补充到儿童,甚至青少年期。

对于早产儿、低出生体重儿、双胎儿出生后立即要每天补充800到1000IU的维生素D。三个月后改成每天400IU。前面提到维生素D是不能通过母乳传给宝宝的,对于母乳喂养的宝宝,无论是否添加配方奶,每天均需要补充400IU的维生素D。充过量维生素D可引起中毒

对于奶粉喂养的宝宝,除非奶量每天在600到1000ml,也就是奶粉中维生素D的量足400IU了,那就不需要额外补充维生素D了。由于国外乳制品绝大多数都含有维生素D,但是我们国内的牛奶中基本上是没有的,所以青少年也需要额外补充维生素D。维生素D是不是补充得越多越好?不,每天摄入的维生素D的量超过以下的标准就可能会中毒。


0~6个月:1000IU(25ug)
7~12个月:1500IU(38ug)
1~3岁:2500IU(63ug)

有些妈妈非常纠结,怕补多了中毒,又怕补少了缺钙,得佝偻病。这时可以带宝宝去医院检测25-(OH)D的浓度,这是目前公认的缺钙和缺维生素D的诊断标准。前面我们讲佝偻病的定义的时候就讲过,我们需要维持维生素D的水平,在75nmol/L,当它超过250nmol/L时就考虑维生素D过量了,超过375nmol/L就存在维生素D中毒了。中毒会导致高钙、高钙尿,甚至中枢神经系统的改变,异位的钙化。「维生素A」有什么作用?缺乏会有什么表现?如何补充?

我们常看到市面上的鱼肝油、维生素AD、D制剂,说明维生素D和维生素A经常是“捆绑”在一起的。


维生素A主要作用是促进视觉发育,维持免疫功能,缺乏时会导致皮肤干燥、夜盲、角膜软化,缺乏者比较容易患感染性疾病。2002年的全国性调研显示,我国属于轻到中度儿童维生素A缺乏的地区。6岁以下的儿童最容易缺乏。


5岁以下儿童维生素A缺乏高风险人群,维生素A缺乏的标准是血清视黄醇浓度<0.35umol/L。对于2岁以下的婴幼儿由于生长快速,对维A的需求量是比较高。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