帮你快速找医生

女性美丽杀手——女性型脱发

2017年11月02日 10768人阅读 返回文章列表

女性型脱发(femalepatternhairloss,FPHL)是成年女性脱发的主要原因,临床表现具有特征性,发病机制尚不完全清楚。最初,该病被泛称为女性弥漫性脱发,在明确雄激素在男性型脱发中的作用后,也开始称女性雄激素性脱发,以强调激素和遗传因素的作用,但雄激素在女性型脱发中的致病作用尚未完全阐明。张迎春等对女性型脱发在流行病学、病因及发病机制、临床表现和分类、辅助检查、病理及病理生理学改变等方面的进展进行综述。


1.流行病学:

由于缺乏统一的诊断标准,尚无FPHL在各人种间的流行病学研究。FPHL多在育龄期发病,儿童和青春期也偶可发病,第二个发病高峰在绝经期,迫切需要治疗者多在25~40岁。我国的一项在6个城市以社区为基础的调查结果显示,女性中雄激素性脱发的患病率为6%,其中40岁以下的女性低于2.3%,40岁发病率高于5.4%。

2.病因及发病机制:

①激素及代谢因素:FPHL可能与过高的雌激素有关,FPHL患者更容易发生颈动脉粥样硬化和代谢综合征;②微炎症:FPHL患者的毛囊在萎缩过程中,可能伴随漏斗部周围轻中度的淋巴细胞炎性浸润,即微炎症,以区分瘢痕性脱发的炎症;③遗传因素:FPHL患者家族成员常同患该病(40%~54%),尤其是临床表现出现较早者(<40岁),同卵双生者同患的概率较异卵双生高2倍,FPHL可能属于不完全外显率的多基因遗传病,在表现形式上也不尽相同(经典型或弥漫型);④外因对FPHL的发病十分重要,可能包括睾酮水平、心理应激、高血压、糖尿病、吸烟、多婚史、缺少防晒、高收入和少运动。

3.临床表现和分类:

①对于头顶弥漫性稀疏,保留前额发际线,采用Ludwig分类法,分成3级,脱发区轻微稀疏为Ⅰ级,全部脱落为Ⅲ级,另外Sinclair分类法与Ludwig法相似,但脱发以正常头皮为基准分为4级,相对而言更适合每例患者的实际情况;②对于双上颞及头顶毛发稀疏,伴前额加重(圣诞树型),由Oslen于1999年命名,除弥漫性发稀疏之外,中分线区域脱发特别显著,与前额发际线形成一个三角形;③对于双颞部不脱发的稀疏,Lee等提出了一种BASP(basicandspecific)的新分类法,BA表示前额发际线的形状,分为4种基本类型,即L、M、C、U型(字母形象地代表了脱发的形状);SP表示脱发区(额部及头顶)的头发密度,分为2种类型,即F(frontal,额部)、V(vertex,顶部);每种亚型按照严重程度再进一步细分,结合BA及SP的亚型决定最终的脱发类型。

4.辅助检查:

由于临床上存在其他形式的非瘢痕性弥漫性脱发,如慢性休止期脱发、老年性脱发、弥漫性斑秃、假性斑秃、头发松动综合征以及梅毒性脱发,常导致早期FPHL难以确诊。辅助检查有助于FPHL的诊断,有牵拉试验、毛发图像分析、皮肤镜、TrichoScan®毛发扫描仪、实验室改变检查等。

5.病理及病理生理学改变:

①病理学改变:对于极早期的患者、表现不典型以及与可能合并其他脱发时需要组织病理学检查来确诊。传统的纵向切片可见整个毛囊,水平断面中萎缩毛发的比例与终毛相比增加,FPHL患者的生长期/休止期毛发比例下降,可能会出现毛囊周围少量淋巴组织细胞炎性浸润和纤维化;


②病理生理学改变:毛囊的生物周期与邻近组织不同步,能以镶嵌的形式生长在头皮。通常,毛囊生长期持续2~8年,退行期持续2~3周,休止期持续约3个月。在休止期末,原毛发脱落,由新生毛发替代。可以通过毛发图像分析或病理检查证实。

尽管FPHL和男性型脱发的病理改变基本一致,但考虑到临床表现以及对治疗反应的差异,尚不确定是否属于同一种病。相对于男性型脱发,FPHL对治疗的反应差异性较大,毛囊移植有一定局限性,因为弥漫性脱发患者的供区选择较难,术后需要长期的药物治疗。为取得良好的临床疗效,或阻止FPHL病情进展,需要在病因和病理机制上加强研究,不断提高对FPHL的认识。

原创2017-10-31中华皮肤科杂志中华皮肤科杂志

女性型脱发的临床进展 

张迎春    吕中法    朱健伟 

作者单位:浙江大学校医院皮肤科(张迎春);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二医院皮肤科(吕中法);浙江医院皮肤科(朱健伟)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