帮你快速找医生

美国一流骨科芝加哥Rush医学中心骨科留学记

2018年07月30日 10735人阅读 返回文章列表

美国Rush医院介绍篇

本人在教育部国家留学基金委资助下,前往美国芝加哥Rush大学脊柱外科中心学习13个月。Rush University成立于1837年,是芝加哥的第一所医学院,为纪念Benjamin Rush先生而命名,他是美国非常著名的外科医生,也是代表伊利诺伊州签署美国独立宣言的知名人物。同时,Rush与中国骨科的发展亦源远流长:我国骨外科学的奠基人、积水潭医院的第一任院长,暨协和医院骨科的第一任华人主任孟继懋,亦毕业于Rush。目前已有来自世界各国约200多位国际访问学者,其中包括来自中国301、长征、长海等军队医院的多位骨科医生。经过近200年之发展,该院已成为美国中西部地区的医疗领军力量,其中尤以骨科最为出色。据2013年美国共计四千八百所医院评比,Rush骨科排名为全美第十,而脊柱外科在Dr. Howard S An (本人的指导老师,曾担任过北美脊柱外科协会,颈椎外科协会,腰椎外科协会主席) 领导之下,脊柱外科位列全美前三,成为全美著名的脊柱手术及培训中心。正由于其高水平,Rush得以单独耗资过亿美金修建自己的全新骨科大楼,配备齐全的影像诊断和治疗设备,患者足不出户的一站式医疗;骨科在财政和人事方面亦相对独立,跟Rush属于伙伴关系,类似于国内的院中院构架。同时脊柱科旗下亦成立脊柱微创中心,Frank Philips和Kern Singh两位教授(前者是脊柱微创外科协会SMISS的创始人,后者是年手术量超500台的年轻专家)专注于脊柱微创的通道手术;加上神经外科的三位专职脊柱手术的教授(其中Richard Fessler是美国神经外科协会终身成就奖获得者),单纯脊柱微创年手术量近2000台。同时骨科中心旗下配备多个研究所:细胞生物,组织工程及生物力学研究所等等,每年从NIH、AAOS获得大量研究经费致力于临床和基础研究。北京清华长庚医院骨科顾苏熙

美国医院设备篇

首先是诊室配置:每位出诊医生配备4间诊室供预约患者待诊,房间内有检查床、座位、电脑,书桌及基本检查设备工具及紧急救治设备。这种配置适合十分重视患者隐私的美国;缺点也很明显,空间浪费巨大,重复配置医疗器材,并不适合所有地区。

其次是信息化:病人就诊完全靠电话预约,按照规定时间提前到达门诊后,先在前台进行简单的信息登记,如保险账户号码等,以及发放一台ipad供患者对临床症状进行简单的问答式填表以及各种疾病评分问卷。然后由专人带领进入房间,等待住院医生先进入进行基本查体和分析。也就是说所有前来就诊患者的资料以及主诉和症状,主诊教授在未见到病人前,联网即可查阅,正真做到心中有数,也为看诊节约了大量时间。整个骨科大楼提供免费无线互联网络接入,供患者及家属,以及医生随意使用。

手术室设施的配备令我叹为观止,尤其是影像系统的先进令我印象深刻。每个房间配备内嵌在无影灯中间的高清摄像机的手术灯,直接由最佳位置进行术野的摄像;同时脊柱外科所有手术配备Jackson碳纤维手术床,具备减少腹压和C臂透视的优势,每台售价超过100万,国内也仅有少数医院配置,如积水潭等专业骨科医院配备。另外每个手术间配备5台大型液晶显示屏,一台为触摸屏幕操作电脑,可以查询病历,下达遗嘱和书写手术记录等;其中还有3台移动式活动吊臂显示器,可随意调整位置,供给台上护士了解手术过程,或者手术医生分析患者影像学资料;最后一台为60寸高清平板电视用来转播手术操作。这些显示器均与主灯摄像机、头戴式摄影机、手术显微镜,甚至是电子病例影响PACS系统相联系,并统一由触摸式电脑相联系控制,可让不同屏幕显示所需资料。如此先进的环境下观看手术是一种享受,不仅视野不会被挡住,还能从不同角度观察手术的进行情况。更重要的是,不至于拥挤于手术台边而造成手术区域污染。

值得一提的是,房间温度常规控制在15度之下,术中绝对不存在手术医生出汗需要擦拭的情况,有利于主刀医生集中精力。而患者体温均由覆盖全身的一次性空气加热毯保护,真正达到以人为本。台下护师跟麻醉医生相同,均配备独立电脑操作。骨科专用Leica,Zeiss大型手术显微镜超过5台,以及手术医生每人一台私人定制的头戴式放大镜及头灯,基本实现所有普通脊柱手术微创化;手术室配备的C型臂及O型臂等透视机器超过10台,确保同时开台的所有骨科手术间得到相应配置。手术室配备所有人员专用铅衣(私人订制,绣有名字),手术操作中间透视时,麻醉医生甚至台上台下护士均穿戴铅衣,既不离开房间,也丝毫不回避透视影响,相信这也是为了降低医疗差错和感染发生的相关举措。

美国学习经历篇

作为一名教学医院的主治医生,应该同时具备临床工作与基础科研的能力,基于这个理念,在Rush研学的初期,我选择了先进入细胞生物实验室,针对MicroRNA这一当前十分热门的领域在椎间盘退变中的作用进行了初步探索。经过5个月努力,研究成果受邀在AO Spine主办WFSR大会(专注于脊柱基础科研领域)发言。完成基础科研后,临床观摩学习新技术成为最重要的任务。在An教授的授权下,我得以观摩其他教授的所有手术。不同医生的手术风格各有千秋,不仅能学习到新技术,也能在观察比较中获得全新的体验。他们非常强调临床诊断与影像学检查的相互对照,比如我们脊柱外科的特点在于精准化:到底是侧隐窝哪个位置,节段间盘哪个位置突出,神经根哪个位置受影响都要准确;针对病变特点,使用硬膜外,或椎间孔阻滞,采用管道进行神经根管减压,或使用手术显微镜对具体节段进行处理,均进行仔细斟酌。在这里“个体化治疗”绝不只是一句口号。患者病史特点、症状特征等各不相同,每一个病例所采取的治疗方案都是独一无二的。例如两位患者有类似的MRI表现:椎管狭窄,侧隐窝神经根受压迫,前者患者无明显背部疼痛,后者背部疼痛数年,各种药物理疗无法缓解,手术方案完全不同。同样情况,两位患者的症状和影像学改变相同,患者初次发病就诊和治疗半年后就诊,完全进行不同的处理。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