帮你快速找医生

过敏了,我该用什么药?

2016年05月14日 10807人阅读 返回文章列表

       出现一身的皮肤荨麻疹,痒痒的;或喷嚏不断,不停地流鼻水,掏掏你的口袋,掏出的是一大堆的纸巾而不是钞票……这些都是你的身体过敏的信号,你需要采取措施了。这里简单介绍几种可选择的药物。

       ① 苯海拉明:该药被广泛用于瘙痒性变态反应性疾病,如荨麻疹、过敏性皮炎等。其不良反应常见于头晕、嗜睡、倦乏、偶尔会出现皮疹,长期应用6个月以上可致贫血。

       ② 扑尔敏:相比较于苯海拉明,其嗜睡、口干等不良反应较轻,但小儿服用过量可出现幻觉、烦躁等。前列腺肥大、幽门十二指肠梗塞患者禁用。

       ③ 开瑞坦:用于急慢性过敏性鼻炎及其他过敏性皮肤病。其不良反应是个别患者出现乏力、口干等反应。

       ④ 酮替芬:可用于治疗过敏性鼻炎、过敏性皮炎。其不良发应主要是嗜睡、倦怠,长期服用可增强食欲,进而使体重增加。

       ⑤ 色甘酸纳:此药属于预防性抗过敏药,主要用于预防过敏性支气管哮喘,或是过敏性鼻炎、过敏性湿疹等疾病。其不良反应是出现咽部和支气管刺激的症状,如咳嗽、恶心,甚至诱发哮喘反复发作。因此,服用该药见效后,需减少给药次数并逐渐减量,绝对不能突然停药。

       ⑥ 皮质类固醇:用于变态反应引起的慢性皮肤炎症,慢性或中度花粉症等。长期使用可引起皮肤变薄和色素沉着,儿童长期使用影响正常的生长发育。

       抗过敏药选择时的注意事项:

       1.鼻部喷雾,过敏性鼻炎的首选

       喷雾是治疗变态反应性鼻炎的首选。特别设计的喷雾器可将肾上腺皮质激素类,如二丙酸倍氯米松、地塞米松、辅舒良、伯克钠和雷诺考特等制成微粒,压力喷雾。每次可定量喷出50微克药物,用量小,可减少激素对人体的影响,药物渗透到鼻腔黏膜,起消炎、抗过敏、减轻分泌的作用。一天喷1—2次即可。

       还有一种减充血管剂类,如鼻眼净、麻黄素滴鼻液、盐酸羟甲唑啉等,属于拟肾上腺素药,可以解除鼻塞、改善鼻腔通气。用药后10分钟内鼻塞开始缓解,作用维持2—6小时。不过,此类药不宜长期使用。因为鼻黏膜对药物有较强的吸收功能,如果用药量大或患者耐受性差,可出现心血管反应或中枢症状,故对高血压、闭角型青光眼、冠心病、甲亢和孕妇要慎用;小儿应选择低浓度的减充血管剂,如0.5%麻黄素滴鼻液。

       2.勿把皮肤过敏当成癣

       湿疹患者,因为奇痒而误认为是癣,于是用治脚癣的药物来搽湿疹患处;荨麻疹的患者,为了更快地消疹,用含激素的软膏来涂抹患处;皮肤湿疹已经有糜烂和渗出,却仍在涂抹药膏剂型的药,这些都是皮肤过敏患者自行用药的常见误区。

       湿疹适宜用激素类药膏治疗,如糠酸莫米松乳膏(艾洛松)、皮炎平(含醋酸地塞米松)、醋酸氟轻松(肤轻松乳膏)等。用癣药水/膏(抗真菌感染药)治疗,反而会使炎症、皮损加重,导致病情迁延小愈。而当湿疹有渗出时,要用硼酸溶液进行湿敷。

       皮肤过敏者应尽量选用刺激性小的单方制剂,希望“药到痒除”是不现实的。过敏症状严重影响睡眠时,如选用第二代抗组胺药,可以晚上加服一粒第一代抗过敏药,既有抗过敏,也有止痒的效果,可以帮助你睡眠。

       3.抗过敏药不可长期大量应用

       抗过敏药种类繁多,其适应症也不尽相同。因此选用抗过敏药时,应以抗组胺药优先,人体的过敏,主要是释放组胺介质引起的,而抗组胺就像是足球场上的后卫球员一样,阻止会引起过敏的组胺释放。但不要长期、大剂量服用某一种抗过敏药,否则不仅会使药物失效,还会出现不良反应,甚至导致死亡。

       4.病情较重及时就医

       对于慢性、顽固性或病情较重的急性过敏性疾病,应就医诊治,通常医生会联合使用两种不同类别的抗过敏药,以增加治疗效果。需要长期联合用药者,在病情稳定,症状控制后不应立即停用所有药物,而应先从一种药物撤起,逐渐停用,这样可以减少疾病的复发。

       5.抗过敏药无效应马上停用

       对于有些人群来说,各种抗过敏药都有可能引起过敏反应,尤其以扑尔敏、苯海拉明最为常见,严重的可发生过敏性休克,甚至死亡。究其原因,是参与或导致过敏反应的活性介质种类繁多,而且过敏反应的过程极为复杂,受抗原性质、抗体和环境因素等影响。当抗过敏药物阻断过敏反应中的某一重要环节或化学介质的释放而不能阻断全过程时,仍能发生过敏反应。

       可许多人并不知道抗过敏药会导致过敏,当服用抗过敏药而发生过敏症状加剧时,却误解为药量不够,于是擅自加大剂量,这是十分危险的。尤其在当前加入自我药疗队伍的人越来越多的情况下,对这种抗过敏药引起的过敏现象更应引起重视。虽说抗过敏药所致过敏现象较少见到,但与磺胺类等药一样,若对药物过敏原因判断失误或置之不理,而照样服药乃至长时间连续服药,很有可能发生严重后果。

       所以,一旦发生抗过敏药导致过敏反应,须立即停止用药,并及时去医院治疗。一般来说,过敏症状在停药几天后即可消失,症状较重者应由医生采用其他抗过敏药治疗。

       6.驾驶员、高空作业人员禁用有嗜睡副作用的抗过敏药,可尽量选择局部用药。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