帮你快速找医生

骨科卧床病人的“隐形杀手”——血栓,该如何预防

2020年10月16日 9075人阅读 返回文章列表

经常会有患者询问

骨科手术后皮肤出现淤青或红点是怎么回事?

其实这是术后使用抗凝药物后,凝血功能下降引起的

一般医生会建议抗凝药物不要停,观察其范围变化

如果皮下淤血明显扩大,需停药两天,退了再吃

为什么骨科术后需要使用后抗凝药物?

预防血栓除使用抗凝药物外,还需注意什么?

血栓会造成什么严重后果?

今天湘雅医院关节外科杨序程医生跟大家聊一聊这个话题

为什么骨科术后需要抗凝剂治疗

骨科大手术是静脉血栓栓塞症发生的高危因素之一。术后患者如不接受抗凝剂治疗,术后有40%~85%的患者会发生深静脉血栓,术后24小时内高发,35天内为血栓高危期。术后肺栓塞的发生率约为0.1%~2%。,静脉血栓栓塞症是一位危险的“隐秘杀手”,时刻准备在骨科大手术后一举入侵。

什么是静脉血栓栓塞症

静脉血栓栓塞症是指血液在静脉内不正常地凝结,使血管完全或不完全阻塞,属静脉回流障碍性疾病。包括深静脉血栓形成和肺血栓栓塞症。它是骨科手术后比较常见的并发症,以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最为常见。

特别提醒,尤其是老年人要注意预防深静脉血栓的发生。老年人血液中的凝血因子活性较高,小腿肌肉的泵作用减弱,使血液在比目鱼肌静脉丛和静脉瓣袋内淤滞较重,深静脉血栓的发病率较年轻人高。


静脉血栓如何形成

骨科手术以后,尤其是骨科大手术及下肢关节手术,比如骨盆骨折、胫腓骨骨折、髋膝关节置换等,其手术创伤大,出血较多,血管损伤严重,加上患者术后长期卧床,下肢静脉失去了肌肉舒张收缩作用形成的“静脉泵”,造成血液淤滞,阻塞了下肢静脉,形成下肢深静脉血栓栓塞。


如果没有得到及时诊断和处理,一旦血栓脱落,有可能造成患者的肺,心脏,脑等重要脏器的栓塞而导致死亡。其中肺栓塞是骨科围手术期重要死亡原因,90%的肺栓塞栓子来源于深静脉血栓。




如何预防骨科术后血栓

血栓发生很可能是没有任何征兆,而且,血栓可发生在任何年龄、任何时间,严重威胁生命健康,那么该如何预防它呢?血栓形成大都发生于制动状态,所以现在的骨科手术强调早期下床活动,非常重视无痛(术后镇痛泵),无血(出血少,微创),无栓(积极预防血栓)的理念。


预防措施

1术后常规予以抗凝治疗,在院期间皮下注射低分子肝素、气压治疗,出院后口服抗凝药物。

2术后患者尽可能早期下床活动,必要时下肢穿医用弹力长袜。

3进行功能锻炼,如踝泵运动、股四头肌收缩、直腿抬高等,通过模拟日常生活中肌肉的“静脉泵”作用,促进下肢血液循环。

4低脂、高纤维清淡饮食,戒烟。

5一旦出现肢体肿胀、疼痛休息后不能缓解,要及时就医,做血管超声,以便及时发现血栓,早作处理。


转载于中南大学湘雅医院骨科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