帮你快速找医生

新一波流感或卷土重来!卫生部门发布最新提醒 多地气温坐上了过山车

2018年03月10日 8594人阅读 返回文章列表


上一波流感带来的惊吓还没散去
新一波流感又来了
按照往年流行规律
H7N9禽流感病毒集中在1-3月爆发
再加上目前流行的乙型流感病毒
若同时再爆发,会是怎样的情况呢?
大家一定要提高警惕!
目前为止,没有任何病毒或病原体会像流感病毒那样迅速演变,再加上流感病毒有跨物种传播的能力,一旦跨越种属屏障,极有可能对公共卫生安全造成严重影响。

发热、头痛、肌肉痛、干咳、喉咙痛、疲惫是流感典型症状,有些人眼睛和关节也会疼痛,孩子还会出现呕吐或腹泻的症状。

多地疾控、教育部门发布通知

由于三月气温多变,时寒时暖、温差较大。此外,三月还是各地中小学陆续开学的时间,因此,儿童等重点人群的防护,也非常重要。

疾控中心提醒大家做好预防措施
1.加强体育锻炼,增强人体适应环境的能力和身体的免疫力;

2.改变不健康的生活方式及行为习惯。平衡饮食,不要抽烟,保证充足的睡眠,经常洗手、改变揉鼻子、挖鼻孔等不良习惯,以免将流感病毒带入鼻腔;

3.保持室内空气新鲜,经常开窗换气,家中如有流感患者可适当增加通风换气次数;

4.流感流行期间,尽量少去人群聚集及空气不流通的地方;

5.小学、幼儿园必须落实晨检制度,及早发现流感样病例,进行隔离治疗,避免引起校内传播;

6.每年在冬季来临之前及时接种流感疫苗。

此次流感爆发数显著高于往年同期,这与气温、气候、人员流动、接触模式的变化等都有关系,但最主要的原因在于,去年末至今年初流行的优势毒株(乙型Yamagata)已多年未成为优势毒株,人群缺乏免疫屏障,导致易感人群增多。

今年3月我国可能会出现新一波流感疫情。但同时,各地的疾控系统和医院系统对此类疫情的处理已经“非常有经验”,并已着手加紧监控和应对。

关于流感,这些常识要知道!

流感是否致命,因人而异。绝大多数的人感染流感不会引起重症,大多1周左右自愈,咳嗽等可持续1-2周。没必要恐慌!

下列人群应高度重视
1.年龄<5岁的儿童(年龄<2岁更易发生严重并发症);

2.年龄≥65岁的老年人;

3.伴有以下疾病或状况者:慢性呼吸系统疾病、心血管系统疾病(高血压除外)、肾病、肝病、血液系统疾病、神经系统及神经肌肉疾病、代谢及内分泌系统疾病、免疫功能抑制(包括应用免疫抑制剂或HIV感染等致免疫功能低下);

4.肥胖者(体重指数大于30);

5.妊娠期妇女。

专家建议以上人群除了已经怀孕的准妈妈,每年都可优先接种流感疫苗,而准备怀孕的妇女应在怀孕前打疫苗。

出现以下情况者为重症
1.持续高热>3天,伴有剧烈咳嗽,咳脓痰、血痰,或胸痛;

2.呼吸频率快,呼吸困难,口唇紫绀;

3.神志改变:反应迟钝、嗜睡、躁动、惊厥等;

4.严重呕吐、腹泻,出现脱水表现;

5.合并肺炎;

6.原有基础疾病明显加重。

重症流感高危人群及重症患者要尽早治疗!

家中有娃要注意以下两点
1.家中成人感染流感时,应避免近距离接触儿童。

2.家有两个及以上的孩子时,如果有一个感染流感时,应尽可能相对固定的1名家庭成员照顾患儿并注意加强个人防护。

近距离接触患者时,应戴口罩;其他家庭成员应尽量减少与流感患儿的接触机会,尤其是未感染流感的孩子,尽量减少与患儿的接触,并做好个人卫生。

疫苗比较可靠
接种流感疫苗是预防流感的有效措施,目前使用的流感疫苗包含甲1、甲3和B型V株3个组分,接种一次可以预防三种型别的流感。


所有预防疾病的手段中,疫苗可靠性高
接种流感疫苗可以显著降低接种者罹患流感和发生严重并发症的风险。老年人、儿童、慢性病患者和医务人员等流感高危人群,可以每年优先接种流感疫苗。


保持良好的个人卫生习惯
勤洗手、保持环境清洁和通风、尽量减少到人群密集场所活动、避免接触患者;咳嗽或打喷嚏时,用纸巾、毛巾等遮住口鼻,咳嗽或打喷嚏后洗手,尽量避免触摸眼睛、鼻或口;出现呼吸道感染症状应居家休息,及早就医。做到这些就能有效预防流感等呼吸道传染病。

不靠谱的“流感预防策略”

错误的流感预防方法反而会导致病情的加重哦,大家快来看看吧,别再被误导啦!

误区1熏醋消毒法
醋酸只有达到一定浓度时才有消毒、杀菌的作用,且效果不是很好,并不主张使用。

而我们生活中常用的食醋,所含醋酸本身浓度就很低,根本达不到消毒的效果,盲目大量使用,反而可能对人体健康带来危害。醋熏房间对某些人群不仅不能防病,还可能会有加重病情的危险。

挥发的酸性气体对人体的呼吸道黏膜有刺激作用,如果浓度过高、时间过长,在熏蒸的过程中,会让气管炎、肺气肿、哮喘等病人的病情发作或加重,严重的甚至会灼伤上消化道黏膜。尤其是对于小孩、老人和哮喘病人等群体,用熏醋防病实在是得不偿失。

降低室内空气中病毒浓度的有效方法是开窗通风,使空气充分流通。

误区2服用大剂量维生素C
维生素C是人体必需的营养素,要保证每日足够的摄取量,但维生素C并没有预防流感的功效。

现代大量的科学研究都证实大剂量的维生素C并不能降低普通感冒的发病率。对绝大多数维生素C并不缺乏的健康人来说,维生素C能预防感冒暂时还没有科学依据。

此外,大剂量服用维生素C是不可取的。人体的细胞和组织长期泡在高浓度的维生素C里,会适应这种环境。一旦突然停药,体内维生素C的浓度就会降低,反而导致人出现维生素C缺乏的症状。此外,如果长期服用大量的维生素C,还会增加肾脏的排泄负担。


其他误区
网络上还流传着大量的各式偏方,如鼻子插葱、白酒擦身、可乐煮姜等等。

这类偏方没有经过科学的临床效果评价,也没有反映相关人群效果的数据,其科学性都是值得质疑的。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