帮你快速找医生

写于第5个医师节。

2022年08月19日 7948人阅读 返回文章列表

细节决定成败,细节可以挽救生命。

从事医疗行业要求我们每一个医务人员除了有同情心,更要有一颗责任心。生命是宝贵的,一旦出现疏忽,可能会让患者失去生命,家属痛苦,自己也会留下深深的遗憾和自责久久不能释怀。

今天想给大家分享一个医疗生涯中的小故事,这个故事发生在内分泌科。

有一位糖尿病患者,多次住院治疗,与医院的护士、医生都很熟悉。医患之间关系和谐,亲人一般的相处。

一天夜班,值班护士按时巡视病房(每2小时看一次),夜间2点时经过这位患者房间时,没有听到打呼噜的声音(该患者长期打呼噜,所以护士对这个情况很熟悉),急忙推开病房门,查看患者情况,发现患者出现昏迷情况,并且伴有大汗,脸色苍白。出于一个合格的内分泌护士,意识到患者可能出现低血糖问题,急忙给患者检测血糖,低于2.8mmol\L,明确属于低血糖反应,立即报告医生,紧急给予静脉推注50%葡萄糖60ml,患者10分钟后清醒,意识正常,身体无不适反应。糖尿病患者夜间出现低血糖情况是十分危险的,因为从家属,到医护,夜班期间不可能随时观察病情,患者一旦出现严重低血糖,如果不能及时的呼叫就会出现昏迷,休克甚至死亡。

家属陪护时可能也不会注意到患者没有打呼噜是出现危险的信号。从发现到救治时间很短,但是从中让我们看到了医护责任心的重要性。如果护士没有通过打呼噜这个习惯判断出患者有低血糖情况,只是简单的巡视看看患者,也许会以为患者熟睡了,这样可能就会失去一个生命。

糖尿病患者血糖波动夜间12点到3点是属于低谷期的,这个期间很容易出现低血糖,晚餐吃的过少,口服药物未减量,晚饭前或者睡前胰岛素用量过多,晚餐后过度运动等都可能导致低血糖发生。低血糖早期症状(四肢发冷、面色苍白、出冷汗、头晕、心慌、恶心等);当血糖浓度低于45mg/dl时,出现低血糖晚期症状(除早期症状外还出现惊厥及昏迷等)。

及时检测夜间12时、2时血糖可以有效的预防一些糖尿病患者低血糖发生概率,从而降低危险。

认真的管理好每一位患者,把患者当做朋友不仅对患者很重要,对医生也是一种职业的保障。希望我们每一位医护人员都能放下心来,努力的做好一名出色的,认真的医生。医术高低不仅体现在技术层面,细节层面也很重要。

那么一旦出现低血糖怎么办?

建议最快的办法就是口服葡萄糖水或者是果汁或含糖饮料,这些食物可快速的提高血糖,减少低血糖对身体的损害。如果15分钟内症状不缓解应到医院处理。一旦出现低血糖昏迷的话,如果有轻微意识,可以先考虑口服糖水,如果呼叫不醒,建议给口腔内涂抹些白糖或者是蜂蜜,紧急联系120,避免出现生命危险。按时进食,生活规律,按照医师的医嘱严格服药,运动量要适当,一般以身体刚刚微微出汗时为宜随身携带个人病历简介身份牌,说明有糖尿病疾病,并随身携带糖块,饼干等都可以有效预防低血糖发生。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