帮你快速找医生

什么是母乳性黄疸

2020年09月22日 8422人阅读 返回文章列表

大部分新生儿在出生后2~3天,出现皮肤、白眼球和口腔黏膜发黄,有轻有重。一般在脸部和前胸较明显,但手心和脚心不黄。出现黄疸时,宝宝没有什么不舒适的感觉,大便不发白,小便亦不太黄。新生儿生理性黄疸不需要治疗,可适当给宝宝多饮些葡萄糖水,一般在一周左右消退。河北医科大学第二医院儿科王新良
  如果宝宝黄疸出现得较早,黄疸较重,不能很快消退,可能是病理性黄疸。引起病理性黄疸的原因很多,需要及时请医生检查。由于母乳有促进新生儿肠蠕动,加快胎便排出的作用,可促使胎便中大量胆红素随之排出体外,减少肠道中胆红素重新回吸收到血液,因而使吃母乳的新生儿黄疸的发生率减少,黄疸程度减轻。但有些母乳喂养的宝宝容易出现黄疸,这是什么原因呢?
  母乳性黄疸病因尚未明确,目前认为与新生儿胆红素的肠—肝循环增加有关。母乳性黄疸分为早发型与迟发型。早发型生后3~4天出现黄疸,5~7天达高峰,迟发型生后6~8天出现黄疸,2~.3周达高峰,6~12周消退,除黄疸外,全身情况良好,生长发育正常。如果宝宝出现了母乳性黄疸,怎么办呢?
  鼓励乳母少量多次喂奶,其次,宝宝的血清胆红素达到256.5微摩尔/升以上时,则停母乳改喂奶粉48~72小时,监测血清胆红素水平,可降低50﹪以上,同时进一步验证了母乳性黄疸的诊断。母乳性黄疸预后良好,黄疸逐渐消退,目前,尚未发现母乳性黄疸导致胆红素脑病的报道。

摘自《0-1宝宝养育天天读》,河北人民出版社,2005年,王新良主编

当前浏览器不支持播放视频,建议使用火狐或者谷歌浏览器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