帮你快速找医生

癌症控制:贯彻预防为主策略的重要性

2019年11月27日 7942人阅读 返回文章列表

近期,《CA:临床医师癌症杂志》发布了全球癌症流行病学统计结果(CA Cancer J Clin 2011, 61: 69)。继本刊上期对该统计数据的报道后,我们又邀请了中山大学肿瘤中心管忠震教授对这些数据背后所隐含的意义和启示进行详解,以期引起大家的重视。在专访中,管教授特别强调了在未来癌症控制中,贯彻“预防为主”策略的重要性。

  “因为想让大家不仅重视癌症治疗,还要意识到——癌症控制其实更重要的是重视预防,我花时间对最新公布的癌症统计数据进行了研读,也是真心希望能与大家分享心得。”河南省肿瘤医院内科陈小兵

  “我国大肠癌发病率的急剧升高已为国内肿瘤界所共知;2008年全球肝癌新发病例一半发生在中国,目前HBV疫苗接种覆盖率如何及我国肝癌发生率究竟有无下降的趋势,仍值得关注。”

  “对各种癌症发病及死亡的流行病学监测可使我们找到可能的发病相关因素;相较置患者于痛苦、效果却并不一定十分满意的治疗中,加强预防措施应是更‘多快好省’的策略。”

  死亡增加幅度趋缓, “发达经验”值得借鉴

  “整体来说,发达国家的癌症发病率明显高于发展中国家,但死亡率仅略高于发展中国家。这其中有不少可供我们借鉴的经验。”

  首先,管忠震教授肯定了本次全球癌症统计数据的权威性。他指出,正是因为提供的资料成为制定癌症控制策略的重要依据,《CA:临床医师癌症杂志》这份薄薄的刊物才成为全球肿瘤专业刊物中引用率最高和影响因子最高(注:2010-2011年影响因子为94.262)的杂志。数据显示,2008年全球癌症新发例数为1270万,癌症致死例数为760万。文章还分析了各主要癌症在全球不同地区发病率及死亡率的差异、与先前比较的动态变化以及产生这些差异和变化的可能原因。

  整体来说,发达国家的癌症发病率明显高于发展中国家(约高出1倍),但由于获得较佳救治,其死亡率仅稍高于后者。而且二者常见癌症类型亦不相同,前者常见乳腺癌、肺癌、大肠癌、前列腺癌等,而后者感染有关的癌症如胃癌、肝癌、子宫颈癌等则明显较发达国家高发,同时肺癌、乳腺癌也较常见。此外,管教授还重点分析了各主要癌症流行病学资料中不少可供我们借鉴的经验。

  第一,在大肠癌方面,原来的低发地区如日本和捷克的发病率在急剧上升,甚至超过了欧美国家。管教授强调,虽然文中未提及,但我国大肠癌发病率的急剧升高也已为国内肿瘤界所共知。文章认为,饮食结构改变、肥胖、吸烟、体力活动不足、饮酒均为大肠癌发病相关因素。

  第二,北美、北欧、澳洲、南欧、东欧和东亚均为肺癌高发地区。总体上看,80%的男性肺癌和至少50%的女性肺癌均与吸烟有关。应特别指出的是,中国女性虽然吸烟率低(<4%),但其肺癌的发病率却较高(21.3例/10万人),已超过了德国、意大利这些发达国家。文章认为,这可能与中国妇女厨房内通风不良、煤烟及燃油气体污染有关。

  对于男性肺癌,随着上世纪中叶大部分西方国家控烟的成功,其男性肺癌死亡率已经开始下降。相反,中国及若干亚洲、非洲国家的肺癌发病率却仍在升高,这可能与烟草控制不力、吸烟人数仍在增加(或与前持平)有关。文章认为,全球性控烟努力,包括提高烟价、禁止公共场所吸烟、限制烟草广告、反吸烟宣传等均有利于减少全球肺癌负荷。例如,烟草价格提高10%可降低3%~5%的烟草消费量。2003年,世界卫生组织(WHO)曾提出控烟公约,但目前尚未获得世界各国的普遍批准。

  第四,2008年胃癌全球新发病例数为98.96万,其中70%发生于发展中国家。饮食结构不同及幽门螺杆菌感染可能是主要发病因素。自从减少腌渍食品,增加新鲜蔬菜及水果的消费后,全球胃癌发病率明显下降。

  第五,肝癌在男性癌症发病统计中位列第5位,但却在男性癌症死亡统计中列第二位。2008年,全球肝癌新发病例数为74.83万,其中一半发生在中国。主要发病因素为乙肝病毒(HBV)感染,黄曲霉菌素为附加致病因素。中国台湾由于较早启动了新生儿HBV疫苗接种,青少年肝癌的发生率已下降了67%。2008年,已有177个国家启动了新生儿HBV疫苗接种计划,我国也已开始有所行动。不过,目前接种覆盖率如何以及我国肝癌发生率究竟有无下降的趋势,仍值得关注。目前,我们也开始注意血液制品的丙肝病毒(HCV)检测问题。

  第六,子宫颈癌居女性癌症死亡排名的第三位,其中85%的病例发生在发展中国家。基本医疗服务,包括妇科筛查、巴氏检测以及人乳头状瘤病毒(HPV)疫苗能有效降低子宫颈癌的发病率和死亡率。不过需要指出的是,这些疫苗主要针对的是HPV16、18型,而未能覆盖所有致癌HPV类型。因此,未来子宫颈癌的防控道路还很长。

  转变“重治轻防”倾向,回归“预防为主”策略

  “我国每年癌症发病例数可能有200万左右,但如果能切实加强防癌工作,即便降低5%的发病率,也有可能挽救10万人的生命,这已经是功德无量了。”

  近20年来,我国临床肿瘤学发展十分迅速。频繁举行的学术研讨会和学习班、不断增加的出版物以及日益增多的国际交流,使中国肿瘤学者们能更好地了解国际肿瘤学进展,也提高了国内癌症治疗水平。但目前,即使是美国和欧洲等发达地区的医学界也已意识到肿瘤医疗费用的迅猛提升,这已成为严峻的社会问题。而且,许多新的有效药物的出现,通常也只是延长患者几个月的存活期,并未达到治愈的目的。况且,这些新的靶向治疗药物也并非没有不良反应。

  管教授特别提醒,从本次统计数据来源——2008年GLOBOSCAN资料可见,对各种癌症发病及死亡的流行病学监测可使我们找到可能的发病相关因素。而通过有效干预或改变生活方式、饮食结构和活动习惯,控制体重,减少烟酒等不利因素的影响,以及采取必要的癌症筛查或疫苗接种,确实可降低癌症的发病率和死亡率。相较置患者于痛苦、效果却并不一定十分满意的治疗中,加强预防措施应是更“多快好省”的策略。

  本来,“以预防为主”一直是我国卫生工作的指导方针之一。我们也熟知,早年WHO就已经提出:“1/3的癌症是可以预防的,1/3的癌症是可以治愈的,1/3的癌症是可以得到一定控制的。”然而,如果我们回顾过去就会发现,不论是政府卫生行政主管部门、专业学会还是我们的癌症专业人员,对癌症预防方面的关注和实际落实的工作都仍然十分不足。

  “是时候呼吁改变‘重治轻防’的倾向,加强防癌宣传和落实各项防癌措施了!”最后,管教授特别强调说,“我国每年癌症发病例数可能有200万左右,如果能切实加强防癌工作,即便降低5%的发病率,也有可能挽救10万人的生命,这已是功德无量了。”

     中国医学论坛报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