帮你快速找医生

腺性膀胱炎、间质性膀胱炎

2022年08月20日 9713人阅读 返回文章列表

1.腺性膀胱炎
(cystitisglandularis,CG)属于膀胱黏膜化生性病变。
CG无特异性症状,其临床表现常与伴发疾病相关,表现为一类症候群,包括尿频、尿急、尿痛、血尿、排尿困难等,部分患者会有耻骨上区或会阴区疼痛,甚至性交痛,症状可反复发作。严重者可出现并发症,如急性尿潴留、膀胱挛缩或双侧上尿路积水。
除常见的泌尿系统疾病外,盆腔脂肪增多症患者常合并CG,究其原因可能为该病往往导致膀胱颈抬高、输尿管移位,从而引起泌尿系梗阻及感染,CG是其继发病变。
CG的确诊依然依靠经尿道膀胱镜检查和组织活检,应多点取材。
病理诊断CG有时对病理医生而言,仍然是一个挑战,尤其在高危型CG与BA的鉴别上。
临床表现上,CG易与非细菌性膀胱炎相混淆,应予以鉴别。
治疗
(1)高危型CG:治疗方式可等同膀胱乳头状瘤,建议给予经尿道膀胱病损电切术,同时力求解除慢性刺激因素,术后不推荐化疗药物灌注。可对患者进行不定期随访,一旦发生癌变即应按BA的治疗原则进行处理。
(2)低危型CG:治疗重点在于积极寻找和消除病因,不推荐盲目进行电灼术,因为有可能加重症状。如存在膀胱憩室、膀胱颈肥厚、膀胱结石、尿路狭窄、前列腺增生、膀胱尿道功能障碍、盆腔脂肪增多症等可能引起下尿路梗阻和感染的因素,可给予相应的手术以解除致病因素,合并感染者适量使用敏感抗生素、中成(草)药及对症治疗。

2.间质性膀胱炎
(IC)是膀胱功能紊乱的慢性炎症,是一种以尿频、尿急、尿痛、夜尿、慢性盆腔痛为主要临床表现的慢性疾病。
目前,没有治愈IC的方法,也无某种单一的治疗方法对大多数患者有效,可能需要联合多种治疗方式来控制症状,治疗的目的在于改善症状和提高生活质量,目前的治疗方式主要有以下几种。
口服药物
没有专一治疗药物,某些抗抑郁药有助于减轻间质性膀胱炎的疼痛和尿频。
(1)戊聚糖多硫酸钠
戊聚糖多硫酸钠是唯一一个由FDA批准的用于治疗IC的药物。其作用机制是纠正膀胱上皮的糖胺聚糖缺失。
建议:由于其可能需要6个月或1年才能起效,因此建议给予长期口服药物治疗。
(2)抗组胺药物
报道抗组胺药物治疗IC的研究大多数是无对照研究,截至目前,仍没有一项对照研究证明其疗效。
建议:羟嗪应在睡前从10mg开始给予,直至75mg,大约1~3月症状才有可能缓解。
(3)抗抑郁药
抗抑郁药(TCA,SSRIs)治疗IC的作用大部分源于其作为一种疼痛神经调节剂的作用机制。本类药物剂量应逐渐升高,以尽可能避免其副作用。
建议:可在疾病的起始阶段应用此药,特别是当疼痛是主要症状表现时。
(4)加巴喷丁
加巴喷丁(Neurontin)是一种抗癫痫药,可用在以疼痛为主要症状的IC患者中。
(5)抗胆碱能药物和抗痉挛药物
当患者有轻度症状或同时存在膀胱功能不稳定时,能通过这类药物缓解疼痛,但是对于中到重度症状,效果较差。
膀胱灌注
常用膀胱灌注药物为透明质酸钠,既往所用肝素、利多卡因、碳酸氢钠等疗效有限。
(1)透明质酸钠
文献报道,透明质酸钠膀胱灌注6~8次后逐渐见到效果,对于IC患者,缓解膀胱不适的总有效率较高,约为70%~80%。同时,对于反复性泌尿道感染的患者,长期的膀胱灌注,能够缓解复发率,尤其对于绝经后老年女性。
(2)二甲基亚砜(DMSO)
DMSO是一种有机溶剂,50%DMSO灌注具有抗炎、止痛和肌肉松弛作用。同时还具有胶原溶解效应,长期应用DMSO会增加组织纤维化的可能性,有可能在治疗几个疗程后,潜在性的引起特异性、进展性抵抗。此药仍旧是部分患者主要的治疗药物,同氢化可的松、肝素和碳酸氢钠同时使用能增加其效果。
膀胱水扩张术
需在全身麻醉下进行膀胱水扩张,主要有三个目的:①扩张前膀胱镜检查排除其他可能引起症状的原因(如:结石、肿瘤);②作为治疗手术缓解患者症状,为患者建立信息,并未可能的灌注治疗提供治疗机会;③发现由于旁观容量异常。
骶神经调节(膀胱起搏器)
适用于膀胱灌注无效,疼痛明显患者。
(1)膀胱起搏器(SNM)在IC治疗当中的临床应用
目前,在治疗IC伴随的慢性疼痛中,SNM仍旧被当做是其他保守治疗失败后的二线治疗选择。对于保守治疗无效的IC/膀胱疼痛综合征(BPS),经过恰当的评估后可选择SNM。
文献报道中,接受SNM治疗之前患者所采用的各种治疗方法变化很大,绝大部分患者均会尝试传统药物治疗,疼痛控制疗法及水扩张治疗。
目前,尚无接受过膀胱全切或尿流改道治疗后仍旧无效的患者再接受SNM治疗的文献报道,这也从侧面说明了虽然不可逆的器官切除及尿流改道手术能很好的控制IC/BPS的症状,但因其不可逆的特性,应该放在SNM治疗失败之后最后尝试。
(2)SNM治疗IC的安全性
SNM在慢性盆底疼痛随访中的疗效确切,但是也有相当一部分患者测试期无效,另一部分患者在永久植入后存在疗效丧失和电极拔除的问题,其发生率介25%~50%。
大部分患者需要后期程控进行参数调整。同时,药物联合SNM很必要。因此,患者接受该疗法之前必须明确告知其植入风险(近期、远期风险)。
其他治疗
饮食疗法、行为调节、理疗等,少数症状严重和其他治疗无效的患者可考虑手术。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