帮你快速找医生

过敏需要“忌口”吗?

2016年12月23日 12830人阅读 返回文章列表

       传统上我们中国人有“忌口”的观念,认为某些食物能够加重或诱发一些疾病。门诊上大部分患者都会问我:“大夫,我在吃的上面需要注意什么?”、“有什么需要忌口的吗?”。那么对于过敏性疾病,到底什么能吃?什么不能吃?我们真的需要忌口吗?

       让我们首先来看看什么是真正的食物过敏。早在2000多年前人们就注意到食物过敏,发现通常情况下无害的食物在个别人可以引起腹痛、腹泻、呕吐等症状,或者出现皮肤上的皮疹和瘙痒,更有甚者导致死亡,所以希波克拉底用“自己的美食,他人的毒药”来描述食物过敏。2000多年后的今天,食物过敏依然存在而且发病率显著增加,欧美发达国家的食物过敏发病率在过去20年时间里增长了近4倍,其中儿童的发病率在6-8%,成人的发病率约为1-2%,对人们的生活造成了严重影响。在欧美的食物过敏中,花生过敏的发病率最高,其次是牛奶、鸡蛋、大豆和海产品。我国的食物过敏发病率也迅速增长,目前还缺乏确切的统计数字,来自我院就诊患者过敏原检测的统计结果发现,牛奶、鸡蛋、海鲜、大豆、花生等是主要的致敏食物,而人们普遍担心的牛肉、羊肉的过敏阳性率极低,辣椒、香菜等“发物”的过敏阳性率也极低。

       食物过敏有多种表现,如过敏性休克、特应性皮炎、口腔花粉过敏综合症、荨麻疹等。过敏性休克约有50-75%由食物过敏引起,特应性皮炎约有37%食物过敏原阳性,急性荨麻疹约有20%由食物过敏引起,约5%的哮喘患者伴有食物过敏。由于花粉和某些食物存在交叉反应抗原,某些对花粉过敏的患者也会在吃某些水果的时候发生口腔的过敏反应,称为口腔花粉过敏综合症,占到花粉过敏患者的25-75%。

       要确认食物过敏,在很大程度上依靠患者本人对吃过的食物的回顾,但是因为人们吃的东西太过复杂,在很多时候确定致敏食物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临床上常用的过敏原检测的假阳性率很高,约为50%。目前国际上诊断食物过敏的金标准是食物激发实验,就是吃一点怀疑过敏的食物,看是否有症状,当然这个检查要在有抢救措施保障的前提下进行。从临床上的分析来看,食物跟很多疾病的发生或加重的相关性并不大,因此,除非是经激发实验确认的过敏,其他情况下均不需要忌口。

       有些食物过敏会很严重,可以发生诸如“死亡之吻”的过敏性休克,患者和家属都要高度重视。一旦发生过敏性休克或出现过敏性休克先兆,要马上给患者肌肉注射肾上腺素,并迅速送医院抢救,这个时候抗组胺药和糖皮质激素都不足以发挥作用。

       很多人会关心怀孕期间以及哺乳期间,妈妈的进食对孩子以后发生过敏的影响。目前研究认为,不管孕妈妈是否有食物过敏史,在妊娠期间都不需要限制饮食。母乳喂养要至少4个月以上,然后再添加固体辅食,有益于降低幼儿食物过敏的发生率。疫苗接种也受到食物过敏的影响,因为一些病毒疫苗在制备过程中需要在鸡胚里培养病毒,然后在病毒纯化过程中会混有鸡蛋过敏原,对于鸡蛋过敏的患儿具有一定的危险性。目前研究认为对于麻疹、腮腺炎、水痘、风疹病毒疫苗,在鸡蛋过敏的情况下是推荐接种的,而流感、狂犬病疫苗则不推荐接种。

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