帮你快速找医生

脊髓损伤后排尿难题——神经源性膀胱及时治疗保护肾脏

2023年07月10日 445人阅读 返回文章列表

  脊髓损伤后,神经源性膀胱是其较为常见的并发症之一,伴随的排尿功能障碍严重影响着患者的生活质量,也是尿控专家较为棘手的问题。神经源膀胱导致的排尿功能障碍给患者会带来尿路感染、结石或肾积水等并发症,更严重者可能会引起肾衰竭,这也是脊髓损伤患者晚期死亡的主要诱因。

  神经源性膀胱的特点

  1、上运动神经元损伤的主要症状

  膀胱感觉缺失

  可能出现逼尿肌过度活跃。

  可能有膀胱顺应性下降。

  括约肌在充水时功能正常,在排尿时可能过度活跃。

  排尿表现为反射性的。

  有些中枢神经系统病变,如多发性硬化症和脑脊膜膨出等,因为神经系统临床表现极为复杂,所以没有典型的排尿症状

  2、下运动神经元损伤主要表现

  膀胱感觉缺失。

  逼尿肌不能收缩

  膀胱顺应性下降。

  括约肌功能低下

  排尿需辅助用力

  临床简单的诊断神经源性膀胱包括两个部分,首先应明确排尿功能障碍是否为神经病变所引起,其次为神经源性膀胱属于哪一类型。

  如何诊断是否神经源性膀胱?

  导致膀胱尿道功能障碍的神经系统病变的诊断;

  下尿路和上尿路功能障碍以及泌尿系并发症的诊断;

  其他相关器官、系统功能障碍的诊断。

  影像尿动力学是证实神经源性膀胱患者尿路功能障碍及其病理生理改变的“金标准”。患者病史、症状及体检结果是选择尿动力检查项目的主要依据

  尿动力学检查能对下尿路功能状态进行客观定量的评估,是揭示神经源性膀胱患者下尿路功能障碍的病理生理基础的唯一方法,在神经源性膀胱患者的诊疗与随访中具有不可替代的重要位置。

  神经源性膀胱治疗及护理措施

  一般给患者治疗遵循“无创一微创一有创”的原则,并且在病情未稳定情况下率先进行保守治疗。

  保守治疗主要包括康复训练、导尿治疗和药物治疗。导尿治疗主要包括间歇导尿和留置导尿。药物治疗主要有M受体阻断剂,治疗逼尿肌过度活动导致的尿频、尿急和尿失禁,如托特罗定、奥昔布宁和新药系利那新,都属于这类型的药物,但药物普遍存在口干、视力模糊等副作用;另一种药物为a受体阻滞剂,用来降低膀胱出口阻力等所致的排尿闲难等症状。

  骶神经调控是一种治疗排尿障碍的最新微创治疗手段,在体内骶3神经置入电极,持续不断释放低强度弱电脉冲刺激传入神经,调控排尿神经反射,恢复膀胱尿道的储尿和排尿功能。在排尿控制方面,治疗或缓解尿频、尿急,急迫性尿失禁,非梗阻性尿潴留,此外对大便失禁也有很好的效果。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