帮你快速找医生

现在你面对的可能是肉芽肿GLM,而不是浆乳

2016年08月04日 2007人阅读 返回文章列表

  无论在临床和病理等诸多方面取得了长足的发展,从疾病的分类、命名到内涵都发生了很大变化。乳腺癌的研究进展较快,而乳腺炎性疾病的研究相对滞医学是与时俱进的科学,不能一成不变。疾病也在不断更新,作为一个医生不能沉浸在过去的医学知识里,沿用过时的病名,混淆正确的概念。现代医学,后,还有不少的医院在临床和病理还不能明确的鉴别肉芽肿GLM与浆细胞性乳腺炎(简称浆乳)。乳腺病理首席专家丁华野教授说:“两者是截然不同的疾病,病理界已非常明确”。

  浆细胞性乳腺炎的病名是1933年正式提出,因发现有大量浆细胞侵润而得名。本病曾因有导管扩张就像静脉曲张一样,又叫静脉曲张样瘤。因发现导管内粉刺样物质阻塞,就叫粉刺样乳腺炎,阻塞性乳腺炎。因发现扩张的导管周围炎症很明显,就叫导管周围性乳腺炎。还有乳汁淤积性乳腺炎,化学性乳腺炎等等,

  1951年,美国乳腺临床病理专家Haagensen命名为导管扩张症(Mammary Duct Ectasia MDE),认为乳晕下集合导管的退化性扩张是发病的基础而引发的慢性炎症。后来有人认为导管扩张是炎症的结果,而非病因,即对二者的因果关系提出质疑,所以现在多以导管扩张/管周炎来表述,有人直接称为导管周围炎PDM。但无论叫什麽,好发年龄段与肉芽肿GLM明显的不同。

  Haagensen在42年间(1940-1982年)才总结了110例扩张症,平均每年才有2、62例,平均年龄是54岁(33-79岁),所以他认为是老年性乳腺疾病。在他多次再版的专著《Diseases of the Breast》中,明确指出:很多乳腺专家把“浆细胞性乳腺炎”当成了垃圾箱或字纸篓,凡是慢性炎症,不加细分,统统称为“浆细胞性乳腺炎”。国内最常见的错误是把乳腺瘘管Zuska病当成浆乳,在Haagensen的这本书中叫“慢性复发性乳晕旁脓肿”,是放在感染性疾病的章节中,可见与导管扩张症(浆乳)根本不是一回事。另一个错误就是把肉芽肿GLM/IGM当成浆乳,不做为一个“未知领域”或“世界难题”来研究,这是明显的医学滞后,其后果就是贻误GLM病人的病情,丧失了早期治愈和外形完美的机会。如果你想深入了解GLM,就必需认真阅读1972年Kessler的最早论文,他介绍5个病例之后,第一个鉴别诊断就是“浆细胞性乳腺炎”。2008年,AI-Khaffaf,在他们25年治疗18例IDM的经验中,对比同期的133例PDM和100例健康对照组,明确指出,IGM更年轻,平均36岁,距最后生育更近,多在5年之内,较少吸烟,较少口服不孕药,而PDM平均年龄是52岁,均具有明显的统计学差异。

  从临床病例中更容易发现二者的不同,肉芽肿病人具有明显的“三个三”的特征,即病人30多岁,小孩3岁,病程3月左右。肿块始发乳房周边,首先疼痛而后红肿,25%伴有结节红斑或变应性血管炎,彩超发现特有的管状无回声(窦道与脓肿),若有上述特点,首先就要考虑肉芽肿GLM,而非浆乳。当然最后的诊断是凭病理结果,镜下特征此不详述。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