帮你快速找医生

引起下肢疼痛的血管性疾病诊断(二)

2014年03月08日 7205人阅读 返回文章列表

周围血管检查:

一、皮肤颜色检查法

       皮肤颜色是观察周围血管循环功能的一个指标。肢端皮肤的毛细血管丰富容易观察颜色的改变,特别是指(趾)腹、手(足)掌皮肤及甲床毛细血管的充盈情况最易观察。观察皮肤颜色的改变,应尽量在温度适宜的房间内检查,室温最好控制在20℃~27℃并尽量利用自然光线,检查时应注意肢体对称部位颜色的对照比较,以发现颜色的差异。

(一)指压试验

       检查者用手指压迫指(趾)腹或甲床,观察毛细血管充盈情况。压迫时局部苍白,松开后应迅速恢复粉红色,正常恢复时间为1~2秒钟。如局部动脉血液循环障碍,则压迫解除后充盈缓慢或局部呈苍白或紫绀。指压恢复时间超过3秒钟以上,视为动脉供血异常,苍白转红润时间越长,说明肢体缺血越严重。指压试验观察甲床颜色时,应注意让患者微屈指,手指过度伸展时,甲床颜色略显苍白,易造成假阳性,误认为肢体有供血障碍。指压试验还可区别肢体组织是否已经坏死,在皮肤紫绀区行指压试验,重压下如出现持续苍白色,提示局部已严重缺氧,组织已失活。

(二)肢体抬高下垂试验

       利用肢体抬高或下垂的方法,造成局部肢体血压体位性的改变,再来观察皮肤的变化。方法是使病人平卧,肢体自然平放伸直,观察足底、足趾(或手掌手指)皮肤的颜色。如果一侧肢体或一趾(指)或数趾(指),局部出现均匀苍白或花斑状紫绀,即提示有肢体缺血的存在。

肢体抬高试验:使双下肢与检查台面成70°,60秒钟后进行观察,正常的皮肤应保持淡红色稍发白。缺血肢体可明显呈苍白或蜡白色。抬高后的缺血肢体苍白程度与动脉阻塞的严重程度成正比,苍白色范围随阻塞部位而异,一般略低于阻塞动脉的平面。做上肢抬高试验时,患者站立,双手高举超过头部数秒钟,再进行观察。由抬高肢体所出现的皮肤颜色的改变,正常人在10秒钟内皮肤颜色即可复原。肢体缺血者可延迟到45~60秒钟或更长时间,且肤色不均匀呈斑块状。

       肢体下垂试验:当肢体处于下垂时,正常人皮肤颜色无特殊改变或仅出现轻度潮红。血液循环障碍者可呈重度紫绀,这是由于缺氧,肢端血管充血所致。静脉曲张者及静脉瓣膜功能不全者,下垂试验无意义。

二、皮肤温度测量法

       皮肤温度的个体差异较大,故个体间不能以皮温的绝对值来比较,人体不同部位的皮肤温度也不同,一般躯干温度比四肢高,足趾的温度较低;手温高于足温,拇指(趾)温度高于小指(趾)温度。皮肤温度还受室温、情绪、运动、饮食饥饱、吸烟等因素影响。同一个体对称部位的皮肤温度大致相同,温差不应超过2℃,如对称部位皮肤温度相差超过2℃以上或有显著降低,则提示局部肢体有缺血。测定肢体皮温时,应在室温恒定(20℃~27℃)的室内,安静休息15~30分钟,使肢体皮肤温度取得稳定后再测量。取肢体不同平面的对称部位,定点测量。皮温降低则提示有肢体缺血,皮温增高常见于急性深静脉血栓形成和动静脉瘘等。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