帮你快速找医生

房颤治疗新突破:房颤的“一站式”内科介入治疗

2019年01月23日 7566人阅读 返回文章列表

房颤是最为常见的心律失常之一,据推算,在美国目前有约300万人、在欧共体国家内有约450万人患有房颤,而我国房颤人口目前约有1200万,70岁以上和80岁以上人群房颤患病率分别高达3.1%和7.5%。房颤有多方面的危害:影响生活的质量,房颤使脑卒中风险增加5-7倍,我国每年约有50万房颤患者发生脑卒中事件。

维持窦性心律仍然是房颤治疗的首要目标,目前药物治疗无法根治房颤,也不能预防其发生,长期效果不佳,因此房颤的治疗寄希望于导管消融等介入措施。 最新的欧美房颤指南中,明确指出针对肺静脉和/或肺静脉窦的导管消融(包括射频消融和冷冻球囊消融)是阵发性房颤的首选治疗手段之一。但在导管消融让更多房颤患者转复窦律并从中获益的同时,我们也应该清醒地认识到,导管消融治疗后房颤仍有20-30%的复发率,因此尚不能作为绝对有效的心源性脑卒中的预防手段而得到认可,故而房颤评分高危的患者即便是导管消融术后还是推荐应该进行持续的抗凝治疗预防脑卒中。

为了在房颤心源性脑卒中的预防治疗上有所突破,人们把视线聚焦在了针对左心耳(LAA)的干预上。流行病学调查发现,房颤引起的栓塞性卒中的风险至少高于无房颤人群的5倍,而LAA则是房颤患者血栓的重要来源,房颤患者90%以上的心房血栓均来自于LAA。在此背景下,经皮左心耳封堵术(LAAC)应运而生。目前最新的房颤指南认为,经皮左心耳封堵技术已可作为口服抗凝药不能耐受的房颤患者抗凝治疗的可靠替代方案。

在肯定经皮LAAC有效替代抗凝治疗的基础上,联合导管射频消融或冷冻球囊消融与经皮左心耳封堵技术的房颤“一站式”内科介入治疗应运而生。房颤“一站式”内科介入治疗只需穿刺一次房间隔,不增加手术风险,避免二次手术,可降低脑卒中或血栓栓塞事件,联合手术空白期之后抗凝方案即可改为双联抗血小板治疗,从而可减少高卒中风险患者房颤消融术后长期抗凝治疗带来的出血风险,极大地改善预后。另外,房颤“一站式”内科介入治疗费用要明显低于消融治疗和左心耳封堵术分次治疗总费用,有效地节约了医疗花费。

哪些房颤患者适合导管消融联合左心耳封堵技术的 “一站式”内科介入治疗?个人认为:对于经食道超声证实左心耳血栓形成的持续性房颤患者,“一站式”内科介入治疗是最为必要;对于持续性房颤患者左房明显扩大且脑卒中评分及出血评分均为高危的患者“一站式”内科介入治疗是非常合适的。

交大一附院心内科是国家级重点学科,是首批中国介入诊疗技术培训示范基地,也是首批国家房颤中心建设单位,已独立开展房颤导管消融术及左心耳封堵术多年,位列国内先进,希望能造福广大房颤患者。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