帮你快速找医生

第八季在京医师神经眼科沙龙活动纪要

2018年07月14日 4337人阅读 返回文章列表

        2013 年 8 月 28 日晚,第八季在京医师神经眼科沙龙活动在北京解放军总医院举办。本次活动由解放军总医院眼科魏世辉教授举办,参加本次沙龙活动的眼科同道有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同仁医院宋维贤教授、史季桐教授、姜利斌教授、王怀洲博士、孙华博士,北京中医药大学东方医院韦企平教授、周剑教授、孙艳红副教授,北京协和医院马瑾副教授,北京大学第三医院窦宏亮教授,北京天坛医院王剑博士,北京儿童医院施维副主任医师,中国中医科学院眼科医院杨薇副教授、梁丽娜副研究员,北京朝阳医院邱怀雨副主任医师; 神经外科同道有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同仁医院傅继弟教授、康军教授、李永医师,解放军总医院神经外科陈晓雷主任、李生医生及眼科李红阳医生以及北京大学人民医院神经内科刘广志教授。吉林省人民医院眼科李晓明

 

        本次沙龙活动主题为“神经外科与神经眼科的汇集”。康军教授以“眶尖及视神经管区的解剖及内镜经鼻视神经减压术治疗外伤性视神经病变”为题,介绍了经鼻视神经减压手术的临床应用范围、解剖、操作技术、影响手术难度的相关因素及需要注意问题,对经鼻视神经减压手术的优点、并发症以及手术禁忌和风险评估等内容进行了详尽的介绍,强调正确评价以及正确开展经鼻视神经减压手术的重要性,这不是一蹴而就的事情,需要手术医生有深厚的手术功底和科室甚至医院雄厚的综合实力支撑。同时介绍了同仁医院神经外科作为北京市颅面创伤治疗中心将其手术技术在炎性假瘤、眶内异物、海绵状血管瘤等疾病中应用的经验,对于眼科、耳鼻喉科以及神经外科的医生都有不同程度的提点。

 

        然后陈晓雷主任以“功能核磁在神外术中保护视功能应用”为题作了精彩演讲,为我们带来了一个崭新的微观世界。陈主任为我们介绍了利用功能核磁在术中进行视放射导航、视皮质导航以及视觉功能导航的应用。视路导航是利用眼科脉络膜吲哚氢绿造影的技术进行脑表面成像,把不可见的脑白质神经纤维,如后视路的视皮质和神经纤维束变得可见,可以达到术中实时定位并形成三维化脑功能成像,不仅可以提示手术病灶切除的范围,还可以达到手术中保护的目的,对于术前方案制订、术中实时监测以及术后预测预后都极具临床意义。以精准神经外科的概念,借助先进的成像手段,改进我们的手术理念,达到“Maximal removal of lesion; Minimal damage of function; Marvelous recovery of patient”的三 M 目标。在眼科,通过有选择性的象限刺激,利用功能核磁进行视路导航,可以进行精确的皮质定位和视路的精细投影,对视放射进行精确分区,这对于我们进行后视路的深入研究,解决解剖层面深层的功能问题是一个极大的挑战。功能核磁技术具有无创、直观、较高空间、时间分辨率等独特的特点,能够无可比拟地对人脑活动成像,大大提升了我们对于人脑功能以及各部分之间相互联系的认识水平,希望此项技术会为神经眼科学的研究开辟更广泛的发展空间。

 

        精彩的演讲激发了与会专家的学术激情,围绕两个演讲主题畅所欲言。对于视神经减压手术的手术时限,术后视力恢复状况,术前无光感患者术后视力恢复情况等问题进行了争论。对临床中观察到的外伤患者无光感但有形觉的现象,既往学者有提出光觉通路和形觉通路分离的理论,现在可以利用功能核磁检测视皮质的反应,也许可以判断光觉、形觉通路的定位,判断该临床现象是否假象。本次学术活动以沙龙形式为载体,通过多学科专业人士的交流互动,扩大了相关知识范围,为眼科手术开创了新局面,交叉学科的交流让我们学会换个角度思考问题。

 

        在本次沙龙活动进行过程中,我们共同创建了神经眼科沙龙微信群,并对沙龙活动进行了在线交流,自此我们爱好神经眼科的同道们又多了一个学术交流平台。

 

        在本次沙龙的最后,活动主办者宋维贤教授和韦企平教授作总结发言,宣布沙龙活动圆满成功,并将主办权移交下一季主办方北京友谊医院眼科王艳玲教授和北京儿童医院施维博士。期待着我们再次的相聚! 中华医学会眼科学分会神经眼科学组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