帮你快速找医生

哪些腰椎病患者手术要“打钉子”?

2017年09月12日 10520人阅读 返回文章列表

  腰椎病是临床最常见的一类疾病,主要原因之一是腰椎是人体的主要承重部位之一。在腰椎疾病的外科手术治疗中,很多患者在手术前谈话或手术后都会询问一个问题:医生,为什么同样是腰椎手术(腰椎间盘突出等)手术,有的需要“打钉子”有的则不需要呢?

  “打钉子”是什么?

  “打钉子”在临床上称之为“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是腰椎间盘突出、腰椎管内肿瘤等腰椎疾病的手术治疗中常用的手段之一。


  “打钉子”有什么作用?

  “打钉子”主要目的是增加脊柱的稳定性、提高脊柱融合率。所以,并不是腰椎手术都需要“打钉子”。

  “打钉子”也有不足

  “打钉子”虽然能够维持脊柱稳定性、帮助融合,但是也有其不足。

  腰椎内固定可能会引起相邻节段运动相对增加,可能会加速相邻节段退变,出现邻近节段病变。另外,“打钉子”需要更大范围的显露,会造成椎旁肌肉广泛的损伤,导致肌肉缺血、坏死和去神经化,出现腰背部的酸痛不适症状。

  即便如此,与腰椎失稳相比较,还是应该选择“打钉子”!


  哪些腰椎病手术需要“打钉子”?

  “打钉子”的主要目的之一是增加脊柱稳定性,换句话说,如果患者在手术前没有出现腰椎不稳定、手术中也不会造成腰椎失去稳定性,那么自然不需要“打钉子”。近年来,随着脊柱微创技术的逐渐发展,手术中对技术稳定的破坏越来越小,特别是脊柱内镜技术的应用使得腰椎内固定在逐渐减少。

  当然,是不是需要“打钉子”还是要根据患者是否出现腰椎失去稳定性等来具体制定,不能一概而论!

  目前,“打钉子”使用的较多的是脊柱畸形、脊柱骨折和椎管肿瘤等腰椎手术。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