帮你快速找医生

容易致癌的不良生活习惯

2016年04月30日 4705人阅读 返回文章列表

一、不良的生活习惯也会致癌

       很多人一听到“癌症”这个词,立马谈“病”色变。可你知道吗,也许你每天都乐在其中的生活方式,正在将你慢慢地引向癌症。某些癌症与人类不良的生活方式或是生活中的行为有关。美国华盛顿大学医学院病理和免疫学教授罗伯特·史莱伯研究发现,如果一些不良生活习惯维持10年,那你就会成为“癌症候选人”,因为在这10年中,癌细胞不仅产生,而且会发展壮大,最终攻城掠地,侵犯身体其他器官。成为“癌症候选人”,是我们长期“不爱自己”造成的结果。人的身体有60兆~100兆个细胞,我们作为这个“细胞共和国”的国王,学会关爱它们,渴了给它们水喝,饿了给它们适当的营养,累了让它们休息,才能减少它们转变成癌细胞的几率。

       医学界之所以提出“生活方式癌”这个概念,就是提醒人们要保持自己的良好生活方式,摒弃不良的生活习惯。

       为什么要将生活方式与预防癌症联系起来?因为每个人身上都有原癌基因,也有抗癌基因,一般情况下它们都是处于封存不动状态。但如果发生了某种特别的情况,使得原癌基因被激活了或抗癌基因丢失了,人就会患上癌症。那么原癌基因是如何被激活、抗癌基因又是如何丢失的呢?这肯定与外界的因素有关,这种外界的因素就来自于人们不同的生活方式和行为习惯。打一个比方,苯并芘已被明确是一种致癌物质,它是如何进入人体引起肺癌的呢?是因为抽烟吸入了大量的苯并芘,这就是典型的“生活方式癌”。

       何为“生活方式癌”?

       肝癌、胃癌、肺癌等,是从不同器官名称上区分不同的癌症。若从发病原因来看大致可分三类:一是生物致癌,包括病毒和寄生虫,如白血病、鼻咽癌、血吸虫所致的直肠癌等;二是化学物质致癌,如亚硝胺、苯并芘可致食管癌、肺癌;三是物理因素致癌,如过多照射线可致白血病等。

       何为“生活方式癌”呢?抽烟、酗酒、经常熬夜,在车水马龙的街头呼吸汽车排放出的废气;甚至在家厨房炒菜时释放出的油烟雾气等等,都存在着致癌物的可能。生活水平的提高、生活方式的改变、社会的转型使人类逐步摆脱了营养不良和传染性疾病,而大量慢性非传染性疾病又出现在人类面前,癌症就是其中之一。人类不健康的行为习惯都有引起癌变的可能,这种癌症就是“生活方式癌”。

1、喜欢吃滚烫食物

       动物实验证明:热饮(包括喝滚烫的开水)、硬食、快食、饮酒、火锅烫食和狼吞虎咽等对食道粘膜有较大的灼伤和腐蚀作用,当粘膜细胞出现增生性病变后,进一步发生癌变的可能性大增。还有,很多喜欢闲暇时泡杯功夫茶,殊不知,这现冲现泡“趁热喝”的茶,可能为食道癌埋下隐患。原因就在于,滚烫的水会烫伤食道黏膜,引发口腔黏膜炎、食管炎等,时间久了,可能发生癌变。调查结果也表明,新疆哈萨克族人常喝滚烫的奶茶、潮汕人喜欢功夫茶、太行山区的人爱喝大碗烫粥,目前这些地区都成为食管癌、贲门癌、口腔癌的高发区。专家建议,食物或饮料如果觉得烫,千万别性急往下咽。带馅儿的食物可能外面不烫里面烫,吃的时候尤其要当心。喝热饮千万不要用吸管。

2、偶尔才吃蔬果

       大鱼大肉吃不够,蔬菜水果吃得少,已经成了现代人的通病。千万别小看这一生活习惯带来的危害。由着性子吃一是会造成肥胖,近年来的研究结果表明,肥胖和乳腺癌、前列腺癌等多种癌症有关。二是蔬菜水果含有很多膳食纤维,它们能促进肠道蠕动,带走有害物质。老不吃蔬菜水果,会增加患结肠癌的风险。三是导致缺乏维生素。研究结果显示,不吃胡萝卜的人比大量食用胡萝卜的人,因为缺少β—胡萝卜素,肺癌发病率要高7倍;缺乏维生素A,患肺癌、胃癌的可能性很大;叶酸与维生素B2缺乏,是食管癌高发的重要原因。专家指出,要保证身体需要,每天应吃400克以上的蔬菜,吃肉不要超过75克,体积相当于一副扑克牌大小。而研究结果同样发现,长期大量摄入红肉和熟肉制品分别使发生结肠癌的概率增加了29%50%。所以说,粗茶淡饭才是远离癌症的最好办法。

3、老是憋大便

       想去大便,可偏偏工作太忙走不开,或一时找不到卫生间,只能使劲憋着。一回两回还行,时间长了,就会出问题。粪便里含有硫化氢、粪臭素、胆固醇代谢产物等多种致癌物,在肠道里积存久了,就会被重复吸收,刺激肠黏膜。有调查结果显示,没时间排便已成为不少年轻人患上大肠癌的主要原因。专家建议,一定要抓住一天中“便意”最浓的时刻,一个是早晨起床后不久,一个是吃饭后。便意一般只会持续几分钟,一旦错过很难再捕捉到。早上实在没时间排便,可以调整到较空闲的晚上。吃完晚饭后散散步,对腹部进行顺时针按摩,然后无论有无便意,定时去蹲蹲厕所。一般35分钟没有大便排出,就应该放弃,不要长时间呆在厕所看书看报。

4、经常性的熬夜

       有些人因为工作不得不熬夜加班;还有人赶时髦,天天泡酒吧,成了昼伏夜出的“派对动物”。英国科学癌症研究中心研究了世界各地1000余名3050岁的癌症患者,发现99.3%的人常年熬夜,凌晨之后才会休息。专家指出,熬夜一方面会造成生物钟紊乱,另一方面,夜间灯光会破坏人体褪黑素形成,而这是保护人体免疫功能的重要一环,缺少它容易让白血病、乳腺癌、前列腺癌等找上门来。熬夜最好不要超过12点。如果加班到凌晨,最好找一间窗帘有遮光布的房间睡觉,漆黑的环境有助于身体中褪黑素的生成。

5、总是坐下不想动

       上班一坐就一天,回家陷在沙发里不想动……千万别以为久坐的危害只是伤颈椎、脊椎。德国专家指出,人体免疫细胞的数量随活动量的增加而增加,久坐的人体内免疫细胞减少,大大增加患癌几率;日本医学家发现,胃癌患者大多平时吃得太饱和久坐不动;美国研究结果表明,久坐的人比常运动的人患结肠癌的可能性要高出40%50%,男性还易罹患前列腺癌。专家指出,工作每2个小时,必须起来活动15分钟以上。

6、凡事爱钻牛角尖

       如果你觉得生活中让你生气的事像道坎一样,怎么也迈不过去,思想钻了牛角尖,而且抑郁的心态持续一两年以上,就要小心了。临床发现,生活中爱较真、生气又不擅表达的人,植物神经、内分泌与免疫系统长期处于高度亢奋和紧张状态,是导致乳腺癌和卵巢癌的重要原因。工作中爱较真、过于追求完美的人,患胃癌与胰腺癌的较多。专家指出,豁达的心胸、愉悦的心情是癌细胞的“天敌”,平时要多培养兴趣爱好,遇到不愉快时做做深呼吸。

7、性交不用安全套

       近年来大量的研究结果证实,人乳头瘤病毒(HPV)是宫颈癌的元凶,而这种病毒的传播往往通过性行为。因此,尽量减少婚前性行为和婚外恋中不安全的性行为,必要时使用安全套,是保护女性减少宫颈癌风险的一个重要方法。

8、常吸二手烟

       除了众所周知的肺癌,吸烟还会导致鼻咽癌、口腔癌、食道癌,甚至膀胱癌、肾癌、胰腺癌和胃癌等,可谓“一烟在手,全身遭殃”。另外,研究结果表明,二手烟对身体的危害比一手烟有过之而无不及。因此,最好赶紧掐灭手中的烟卷,离烟雾越远越好。

9、房屋装修太豪华

       除吸烟外,房屋装修的刺鼻气味也是导致肺癌的罪魁祸首。很多建材里都含有致癌的化学成分,装修越豪华,让身体受伤害的几率就越大。对儿童来说,装修污染更有可能让他们患上白血病。专家建议,装修买家具、建材,千万别图便宜,一般来说,质量越次的产品味道越刺鼻;另外,装修期间一定要开窗通风;装修结束后至少要晾两三个月才能入住,如果是低温潮湿季节,更要等待半年以后才能入住。

10、家人有癌症病史

       如果上一代患有乳腺癌、肺癌、食道癌、结肠癌等,后代患上癌症的风险比一般人要高很多。此外,上海癌症研究合作中心研究发现,每100对死亡夫妻中,至少有5对患“夫妻癌“。这与夫妻常年保持相同的生活习惯有关。所以,一旦反省到两人有不健康生活习惯时,夫妻俩都应认真对待,一起改正。有癌症家族史的人最好定期做个癌症检查,要比别人更好地保持健康的生活习惯。

       除以上10种不良习惯外,还有经常在外面吃饭、经常饮酒过量、经常吃得过饱和经常性的吃饭不规律都会使人患上癌症的概率大增。

二、癌症的有效预防

       我们说,癌症的发生除了与遗传,免疫功能下降有关外,还和饮食行为,卫生习惯密切相关。比如不当的饮食和卫生习惯就可造成“癌从口入”,这些习惯是:经常摄入过多的盐腌制的食物,如咸菜、酸菜、腌鱼等;喜食熏烤食品,如腊肉、烧烤肉串等;食用不新鲜的食品,过期变质的罐头等;暴饮暴食,喜食干硬辣烫的食物,进食过快等。这些不良习惯有的可引起幽门螺旋杆菌感染,而幽门螺旋杆菌是胃癌发生的重要相关因素。有的可使致癌的化学物质进入体内或直接破坏胃黏膜,而吸烟和酗酒,喜食过烫食品则可直接破坏胃黏膜,导致胃溃疡、慢性胃炎的发生,长期发展下去就可能转变成胃癌。

       一些肿瘤专家指出,如果减少以上不良生活习惯,就能将你从“癌症候选人”的名单里删除。

1、预防动力——健康的良好生活方式。

       生活方式的改变,的确可以改变癌症发生的概率,这是预防“生活方式癌”的最大动力。以女性恶性肿瘤的发生为例,据统计,解放初期上海市女性恶性肿瘤中排序第一的宫颈癌,现在已降至第八位。医学院在进行临床教学时已很难找到活着的晚期宫颈癌的病例,只能给学生看资料照片;而过去极少见的乳腺癌现在却排到了第一,这是生活方式的改变影响女性癌症排序发生变化的最生动的例子。因为宫颈癌的发生与生孩子多、性行为混乱有关,18岁以前发生过性行为的女性也易患宫颈癌;而乳腺癌的发生则与营养过剩、哺乳过少有关。

       生活方式的不同还使城市与农村的癌症排序谱有所不同。在农村,发病率居高的是胃癌与食管癌;而在大城市却是肺癌、直肠癌。上海市民中,大肠癌的发病率在各种癌症发病率的顺序中已从第六位升至第四位,发病数净增3倍,与近年来脂肪的进食增幅恰成正比。1998年,美国首次出现癌症死亡率下降趋势,因为美国人更早更多地意识到了癌症与饮食习惯的关系,通过改变不良饮食习惯、戒烟及提高接种乙肝疫苗覆盖率,肿瘤发病就会逐步减少。

       预防“生活方式癌”,主要从预防学的角度提出的新概念,目的在于倡导建立健康的生活方式,树立防癌意识。它告诉人们,癌症是可以治愈的,更是可以预防的;但如果按照现行的保健观念,一定要等到感觉病痛时才到医院检查或再去治疗,这时的癌症已发展到中期或晚期。治疗不仅变得非常困难,而且代价也将会更高。

2、生活方式与癌症的关系密切。

       衣、食、住、行都可能引发“生活方式癌”,其中以饮食与癌症的关系最为密切。高脂肪、高热量膳食,可致乳腺癌、大肠癌、胰腺癌、前列腺癌;高盐、霉菌污染及腌制、熏烤煎炸食品,可致胃癌、肝癌、鼻咽癌;长期高脂肪、低纤维膳食,可致大肠癌;酒精,虽然至今尚未被证实为致癌物质,但已证实为促癌物质,患病毒性肝炎后继续饮酒的人与肝炎后不再饮酒的人相比,前者患肝癌的危险性要高出2倍。

       此外,某些生活习惯和行为方式也会引发癌症。口腔不洁易患口腔癌症;不洁性生活可致阴茎癌或宫颈癌;长期吸烟与被动吸烟、厨房空气污染,可致肺癌、胃癌、喉癌、膀胱癌等。

       生活环境的改变会给人带来喜、怒、哀、乐等不同的情绪变化。医学专家认为,这也与癌症的发生有关系,比如性格忧郁的人和饭后时常生闷气的人易得胃癌;脾气暴躁的人易得肝癌等。

       “冰箱销量上升,食管癌发病下降”。这句话非常形象地描述了生活方式与癌症的密切关系,因为冰箱销量上升意味着生活水平的提高、营养的改善以及保鲜技术的进步,这些使得人们可以不再吃那么多腌制或陈旧食品,有条件常吃新鲜食品。因此,食管癌、胃癌的发生随之下降也就在情理之中了。

3、切断不良生活方式与癌的通道。

       预防生活方式癌,就必须要切断不良生活方式与癌的通道,具体而言有如下预防措施:

       ①常吃新鲜蔬菜和水果。不新鲜的食品中多含有亚硝酸盐,在胃肠道内易转化为强烈致癌物亚硝胺,这是一种肯定会致癌的物质。而新鲜蔬菜和水果中富含的维生素C,可以抑制亚硝胺在人体内的合成;同时水果中的果胶、黄酮等物质还具有较好的防癌作用。

       ②食物不要吃得太精细,常吃纤维素高的素食。肉食中的动物脂肪含有大量的饱和脂肪酸,长期食用不仅容易引起胆固醇过高及心血管方面的疾病,同时也有致癌的可能。而素食可以净化血液,预防便秘及痔疮的发生。

       ③改变一日三餐的营养和食物结构。受现代生活方式的影响,一般家庭的晚餐往往营养过于丰盛,还有的人经常吃夜宵,使得胃肠不堪重负。最好的饮食方式是“早吃好、午吃饱、晚吃少”。

       ④戒烟、限酒。烟雾中的有害物质多达600多种,其中可致癌的就有40多种,吸烟不仅危害自己,更殃及他人。有专家说,假如全世界的人都不再吸烟,女性患癌的人数可能会减少三分之一,而男性甚至可减少五分之二。

       ⑤饮食要提倡清淡。“清淡”两字不仅意味着少油,还意味着少盐。食物过量的盐易损坏胃黏膜表面的粘液层,使胃黏膜损伤而导致屏障机能丧失,致癌物质极易入侵而造成胃癌的发病率升高。所以,腌、腊制品一定要少吃或尽量不吃。

       ⑥改善烹调方式。每到隆冬腊月,有的地方人们都喜欢腌制腊鱼、腊肉,这些食品若与富含维生素C的蔬菜,如甜椒、青花菜、豌豆苗、芹菜、青菜、苦瓜、豆瓣菜等搭配食用,将会安全得多。

       条件好了,但环境差了;生活好了,但习惯坏了。希望你我都能远离这些不良的生活习惯,活出健康,活出精彩!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