帮你快速找医生

《肌肉骨骼慢性疼痛诊治专家共识》解读

2022年03月23日 10561人阅读

《肌肉骨骼慢性疼痛诊治专家共识》解读

 

肌肉骨骼慢性疼痛CMP是临床上的常见病多发病,指的是发生在肌肉、骨骼、关节、肌腱或软组织等部位超过3个月的疼痛[1]CMP多发生在40岁以后,且患病率随年龄的增长而增加[1]。而近年来发病率更是不断攀升,并逐渐呈年轻化的趋势。

 

CMP不仅影响病人的生活质量,严重者还可能致残引发焦虑、甚至抑郁等心理障碍2021中国老年保健协会发布《肌肉骨骼慢性疼痛诊治专家共识》(以下简称“共识”),CMP的分型、发机制、疼痛评估、治疗方法等各方面进行了较为详细的介绍本文就共识中的要点进行解读以期帮助医务工作者理解并应用此共识。

 

 

一、分门别类,助力CMP诊断

共识选用世界卫生组织2018年公布的国际疾病分类第11次修订ICD-11)内容,将CMP分为以下三种类型[2]

①慢性原发性肌肉骨骼疼痛

②慢性继发性肌肉骨骼疼痛

③慢性术后或创伤后疼痛

同时,共识还参考现有CMP的中医辨证分型,将其分为风寒湿痹、气滞血瘀、痰瘀痹阻、气血亏虚、肝肾亏虚五种证型[2]

 

 

二、中西结合,阐述CMP发生机制

共识从中医和西医两个角度出发,阐述了CMP的中医病机及西医方向的可能机制:

1、中医病机 

1)不通则痛

饮食、情志、外感或外伤致机体阴阳失衡、气血失和、痰瘀互阻使经脉闭阻、不通则痛可表现为刺痛、胀痛、冷痛、走窜痛等,常见于风寒湿痹型、气滞血瘀型和痰瘀痹阻型[2]

2)不荣则痛

先天禀赋不足或病久体虚气血不足、阳气虚衰、阴.精亏损,使人体脏腑经脉、四肢百骸失于温煦濡养引起疼痛

多表现为隐痛、空痛或绵绵作痛,可见于气血亏虚型和肝肾亏虚型[2]

2、西医机制

目前CMP的机制尚未完全明确,共识认为其可能机制包括炎性反应、纤维化瘢痕形成、神经递质大量释放和神经免疫异常改变、外周敏化和中枢敏化等[2]

 

三、疼痛评估,完善治疗方案

CMP明确诊断后,需要对疼痛及其相关情况进行多方面的评估,有利于病情的判断和治疗方案的确定。共识列举了各项指标的评估工具,供临床医生选用。

 

 

1)疼痛强度评估:疼痛视觉模拟量表(VAS)和McGill疼痛问卷(MPQ)是最为常用的疼痛强度评估工具,此外也可以采用数字评分法(NRS)、口述分级评分法(VRS)和面部表情疼痛量表(FPS)[2]

2)疼痛性质评估:ID pain量表是最常用且可靠的工具,可用于评估是否伴发神经病理性疼痛等因素[2]

3)功能评估:评估工具包括SF-36评估表和睡眠评估等,西安大略和麦克马斯特大学(WOMAC)疼痛评分、北欧标准化肌肉骨骼症状调查问卷(NMQ)[2]

4)心理评估:包括睡眠、情感低落、焦虑心境、愤怒、焦虑与抑郁组合、消极/积极影响组合等方面。可通过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PSQI)、流行病调查中心抑郁量表(CESD)等工具进行评估。

 

 

四、突出阶梯化综合治疗

共识提出,CMP治疗前须明确诊断,并对患者的疼痛病史、体格检查和功能方面进行全面、动态的评估,同时还应积极治疗原发疾病。

对于治疗方案的选择,共识认为肌肉骨骼慢性疼痛的治疗是一个长期、持续的过程,应采用阶梯化综合治疗模式。可根据病人病情和证候变化特点,首选非药物疗法,包括中医、西医或中西医结合手段。若症状改善不明显或有进展,在非药物疗法的基础上,可逐级选择外用药物、内服药物或手术干预。

 

1.非药物治疗:

主要包括健康管理、心理干预、运动疗法、中医疗法、物理疗法、躯体保护等方法,可帮助患者缓解痛感及伴随的抑郁、焦虑、失眠等症状,还能指导患者对体重、生活方式、运动习惯和心理状态进行管理[2]

2.药物治疗:

1)非甾体抗炎药(NSAIDs):

口服NSAIDs药物是CMP治疗的一线用药。应最低有效剂量,短疗程使用,长期使用时需要注意其引发胃肠道症状、肾功能损害、影响血小板功能和增加心血管不良事件的风险。

外用NSAIDs经皮肤直接渗透,在疼痛组织局部浓度高,起效迅速,是治疗部位局限的轻、中度慢性疼痛的首选用药,也可以作为口服给药的局部增效剂联合用于控制中、重度疼痛。目前已经上市的外用NSAIDs包括洛索洛芬钠、氟比洛芬、双氯芬酸等[2]

2)阿片类药物:

口服阿片类药物主要适用于NSAIDs无效,或无法耐受NSAIDs消化道、心血管等不良反应的中、重度慢性疼痛病人,以及手术后CMP等。常见药物有强阿片类药物吗啡、羟考酮芬太尼等;弱阿片类药物可待因、双氢可待因等。

外用型阿片类药物如缓释型透皮贴剂适用于非阿片类止痛剂不能控制的中、重度慢性疼痛[2]

PS:阿片类药物不良反应包括恶心、呕吐、嗜睡、呼吸抑制、便秘等,长期使用可能导致成瘾。另需注意避免同时使用阿片类药物和苯二氮草类药物。

 

3)抗抑郁药:

目前在慢性疼痛治疗中常用的抗抑郁药主要包括5-HT及NE再摄取抑制剂(如度洛西汀)、三环类抗抑郁药(如阿米替林)等。为减少抗抑郁药物口干、便秘、视物模糊及心血管反应等不良反应,一般推荐从小剂量开始,逐渐增加到有效剂量并维持[2]

4)抗惊厥药:

常用的抗惊厥药为钙离子通道阻断剂(如加巴喷丁和普瑞巴林),主要作为神经病理性疼痛的一线用药,但目前也用于治疗纤维肌痛等[2]

5)肌肉松弛剂:

包括外周性肌肉松弛剂和中枢性肌肉松弛剂(CAMR)。外周肌肉松弛剂多用于麻醉,CAMR多用于治疗颈肩腰腿痛[2]

6)抗骨质疏松药:

骨质疏松症慢性疼痛的基础治疗药物包括钙剂和维生素D,根据病人骨密度及骨质疏松骨折情况,可联用骨吸收抑制剂(如双膦酸盐、降钙素、选择性雌激素受体调节剂或RANKL抑制剂等)或骨形成促进剂(如甲状旁腺激素、四烯甲奈醌等)[2]

7)改善循环药物:

改善循环药物可以改善循环、减轻炎性水肿,从而缓解慢性疼痛。目前常用药物如甘露醇、地奧司明、草木犀流浸液片[2]

8)中药:

中医药也是CMP的主要治疗方法之一[2]。与西药相比,中药具有作用靶点多,半衰期长等优势,通过药物配伍应用力求恢复全身的健康状态。共识还对不同中医证型的用药给予了推荐,我们已整理成表格放在文字下方,供参考。

 

其中复方杜仲健骨颗粒等口服中成药被用于多种证型的治疗,成分中所含的杜仲和续断可补肝肾、强筋骨,牛膝能化瘀通筋,三七、鸡血藤养血活血、舒筋活络,因而可同时用于肝肾亏虚和气滞血瘀两种证型,实现对症治疗CMP的目标。中药安全性高,尤其对于老年患者而言,用药风险明显降低,更适合长期使用。

此外,外用类中药骨通贴膏、消痛贴膏、田七镇痛膏等通过熏贴敷涂搽等形式刺激患处或穴位,起调节脏腑气血阴阳、疏通经络、缓解疼痛的作用。

3.注射治疗

适用于药物治疗效果不佳、手术指征不明确或手术意愿不强的患者。神经系统和影像学检查无明显阳性发现的肌肉骨骼慢性疼痛病人,可以行周围神经阻滞或硬膜外类固醇注射术。对于痛点局限的慢性疼痛可以行封闭治疗。对于关节疼痛的病人,可以行关节腔内药物注射或臭氧注射[2]

4.外科治疗

适用于原因明确的原发性或继发性肌肉骨骼慢性疼痛,如腰椎间盘突出、膝骨关节炎、骨质疏松性胸腰椎骨折,可以采用对应的微创或开放手术治疗。

对于非手术综合管理疗效不佳,且神经系统和影像学检查无明显阳性发现的肌肉骨骼慢性疼痛,可以采用射频治疗、周围神经阻滞、硬膜外类固醇注射术等外科诊断和治疗手段[2]

 

 

五、结语

共识认为,肌肉骨骼慢性疼痛是临床常见、复杂难治性疾病,治疗时应融合传统的中医思想和先进的西方医学理论。在利用西医精确的诊断设备和机制探索成果的同时,灵活运用中医“辨证论治”思想,让中医药积极介入,对实现多模式镇痛,防止病情恶化,提高患者生活质量具有积极作用。

 

 

图片来源|pexels

参考文献:

[1]应振华,于晶晶,李慧敏,等.慢性肌肉骨骼疼痛研究概况及药物治疗进展[J].浙江医学,2020,42(9):883-886.

[2]中国老年保健协会.肌肉骨骼慢性疼痛诊治专家共识[J].骨科,2021,12(5):389-395.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