帮你快速找医生

“世界尿失禁周”如何防治女性尿失禁?

2019年06月18日 8559人阅读 返回文章列表

  社交癌,你也有吗?每年6月的最后一周是“世界尿失禁周”!根据国际尿控协会(ICS)年会公布的数据,成人女性尿失禁的发生率为25%~45%。国内一项多区域调查表明,国内女性尿失禁的发生率平均为31%,老年妇女的发病率高达70%,但其中不到两成人到医院就诊。尿失禁无论程度轻重,都有相应的治疗方法,没有必要认为这是生育后或者年龄大的“自然现象”而继续忍受下去。

  尿失禁

  尿失禁是指“客观上能证实的不自主的尿液流出”,长期尿失禁会导致盆腔炎、膀胱炎、阴道炎、性生活障碍等严重疾病,还可造成患者焦虑、尴尬和沮丧等不良情绪,严重影响工作和生活,被称为“不致命的社交癌”。

  在广大中老年女性人群中,尿失禁是一个非常高发的疾病,大约平均每五人中就会有一名患者,其中又大部分为压力性尿失禁。主要表现就是在咳嗽、喷嚏、大笑或运动时,由于腹部压力的增高而致使尿液不自主地从尿道流出。

  压力性尿失禁的发生和许多因素有关,目前比较明确的包括生育次数较多、盆腔脱垂、肥胖等因素。尿失禁之所以偏爱女性是因为女性在怀孕、分娩的过程中很容易发生骨盆底肌肉和神经损伤,导致对尿道的控制力减弱,日后在腹压突然增大时,就容易“漏尿”。

  尽管国内女性尿失禁发病率很高,但是不少患者由于缺乏就诊意识或者不能找到正确的诊疗途径而轻视了治疗。

  一项产后尿失禁防治认知调查结果显示,参与女性68.42%并不知道尿失禁是产后妇女的高发疾病,若在生育后发生尿失禁,仅10.53%选择就医治疗,42.11%选择等待自愈,对产后尿失禁的就医意识有待提高。

  分娩显然是造成女性尿失禁的常见诱因,很多女性存在错误认知,以为如果选择了剖宫产,就能预防产后尿失禁。其实,尿失禁不仅会在产后发生,在怀孕期间也会发生。除了分娩外,妊娠也是造成盆底肌、支撑韧带损伤的重要原因。因此,即使选择了剖宫产,仍有可能会在产后发生尿失禁。但对胎儿相对过大、难产等孕妇,选择剖宫产将有可能减少她们产后发生尿失禁的可能。

  无论是为了减少以后发生尿失禁的可能性,还是为了早日告别尿失禁的困扰,在产后若发生尿失禁都应及早接受检查与治疗。特别是生完第一胎、有计划生第二胎的女性朋友,若第一胎时发生产后尿失禁,盆底康复情况不佳,很有可能会增加生第二胎时尿失禁发生的几率。

  另外,产妇产后42天做盆底功能检查非常重要,特别是对产后发生尿失禁的女性,能帮助她们及早发现问题并及早治疗。

  尿失禁的治疗

  依据美国泌尿外科协会OAB指南,尿失禁的治疗可分为无创到有创几个类型:

  1)行为治疗

  这其中,凯格尔运动是最重要的行为治疗方式之一。尤其是对于现在普遍存在的压力性尿失禁。压力性尿失禁的主要患病人群是育龄后妇女,尤其是生二胎及多胎的妇女,即使不是二胎,首次妊娠过程中也可能导致压力性尿失禁,尤其是胎儿较大者。除此之外,肥胖、吸烟、雌激素下降、高强度体力劳动甚至人种和遗传因素等也是致病因素。从这些风险因素来看,我国压力性尿失禁发病率不会低。

  因此,加强盆底肌肉强度非常重要。

  凯格尔式运动的锻炼方法:持续收缩盆底肌(提肛运动)2~6秒,松弛休息2~6秒,如此反复20-30分钟,每天训练3~8次,1-2月开始有效,持续一年或更长。此法对轻症很有效。

  2)药物治疗

  M受体阻滞剂是一线治疗药物,常见有索利那新托特罗定、曲司氯胺。

  3)手术治疗

  超微创手术:尿道中段悬吊术。全球已经超过500万患者接受该术;有效率85%,总体缓解率96%;终身有效;完全微创,无疤痕残留,安全效果好;住院2天即可出院。

  4)膀胱起搏器

  实际上正式名称是骶神经调节。通过对骶神经的电刺激,屏蔽不恰当的传入感觉信号,让膀胱处于天然的保护反射下。

  目前,还有许多患者和高风险者正处于不知所措当中,借世界尿失禁周的机会,呼吁大家:不要继续让尿失禁影响你的生活,及早治疗!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