帮你快速找医生

乳腺癌相关的贫血诊断

2018年10月09日 2759人阅读 返回文章列表

临床上,乳腺癌患者往往伴有不同原因、不同程度的贫血。对贫血问题的诊断与治疗,是乳腺科医生不可回避的问题。

引起贫血的原因很多,例如再生障碍性贫血,维生素B12缺乏所致贫血,?地中海贫血,急性失血性贫血,肝脏疾病所致贫血,恶性肿瘤所致贫血,风湿病性贫血,铅中毒引起的溶血性贫血,慢性肾性贫血,骨髓痨性贫血等。

1.正常血红蛋白、红细胞的标准

正常人血液中血红蛋白的范围为男性120--160g/L,女性110-150g/L。红细胞数男性4.0-5.5×1012/L,女性3.5-5.0×1012/L。

2.贫血的判断标准:男性成人血红蛋白量小于120g/L,女性成人小于110g/L,孕妇小于100g/L,可诊断为贫血。

3.判断贫血严重程度的标准:

血红蛋白量在90-120g/L为轻度贫血,

60-90g/L为中度贫血,

30-60g/L为重度贫血,

小于30g/L为极重度贫血。

4.贫血分类

临床上,贫血有不同的分类。

按贫血进展速度分急性贫血、慢性贫血。

按红细胞形态,分为大细胞性贫血、正常细胞性贫血、小细胞低色素性贫血。

按血红蛋白浓度分轻度、中度、重度、极重度贫血。

按骨髓红系增生情况,分为:
增生性贫血(如溶血性贫血、缺铁性贫血、巨幼细胞贫血等),增生低下性贫血(如再生障碍性贫血)。

5.为了方便治疗,还常从贫血发病机制和病因的分类:

Ⅰ 红细胞生成减少性贫血

造血细胞、骨髓造血微环境和造血原料的异常,会影响红细胞生成,从而形成红细胞生成减少性贫血。

1)造血干祖细胞异常所致贫血

①再生障碍性贫血(aplastic anemia,AA):AA是一种骨髓造血功能衰竭症,与造血干祖细胞损害有关。

部分全血细胞减少症的发病机制与B细胞产生抗骨髓细胞自身抗体,进而破坏或抑制骨髓造血细胞有关。

②纯红细胞再生障碍贫血(pure red cell anemia,PRCA):PRCA是指骨髓红系造血干祖细胞受到损害,进而引起贫血。

依据病因,该病可分为先天性和后天性两类。先天性PRCA即Diamond-Blackfan综合征,系遗传所致;后天性PRCA包括原发、继发两类。

有发现部分原发性PRCA患者血清中有自身EPO或幼红细胞抗体。

继发性PRCA主要有药物相关型、感染相关型(细菌和病毒,如微小病毒B19、肝炎病毒等)、自身免疫病相关型、淋巴细胞增殖性疾病相关型(如胸腺瘤、淋巴瘤、浆细胞病和淋巴细胞白血病等)以及急性再生障碍危象等。 ③先天性红细胞生成异常性贫血(congenital dyserythropoietic anemia,CDA):CDA是一类遗传性、红系干细胞良性克隆异常所致的、以红系无效造血和形态异常为特征的难治性贫血。

根据遗传方式,该病可分为常染色体隐性遗传型、显性遗传型。

④造血系统恶性克隆性疾病:这些疾病造血干细胞发生了质的异常,包括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各类造血系统肿瘤性疾病如白血病等。

前者因为病态造血,高增生,高凋亡,出现原位溶血。

后者呈肿瘤性增生:低凋亡、低分化,造血的调节机制也受到影响,从而使红细胞成熟障碍、正常的红细胞数量减少而发生贫血。

Ⅱ 造血微环境异常所致贫血。

造血微环境包括骨髓基质,基质细胞和细胞因子。

(1)骨髓基质和基质细胞受损,所引起的贫血:如骨髓坏死、骨髓纤维化、骨髓硬化症、大理石病,各种髓外肿瘤性疾病的骨髓转移,各种感染或非感染性骨髓炎,均可因损伤骨髓基质和基质细胞,造血微环境发生异常而影响血细胞生成。

(2)造血调节因子水平异常,所引起的贫血:干细胞因子(stem cell factor,SCF)、白细胞介素(IL)、粒-单系集落刺激因子(GM-CSF)、粒系集落刺激因子(G-CSF)、红细胞生成素(EPO)、血小板生成素(TPO)、血小板生长因子(TGF)、肿瘤坏死因子(TNF)和干扰素(IFN)等均具有正、负调控造血作用。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