帮你快速找医生

怎样防治宝宝口炎?

2020年09月23日 8365人阅读 返回文章列表

鹅口疮:鹅口疮的特点是宝宝口腔黏膜上出现白色乳凝块样物,初起时呈小点状和小片状,渐融合成大片,不易擦去,若强行擦拭后局部潮红,可有渗血。宝宝一般情况良好,不影响吃奶,偶有个别因累及消化道、呼吸道而出现呕吐、声嘶或呼吸困难。鹅口疮的治疗简单,一般用2%碳酸氢钠清洗口腔后,局部涂抹10~20万单位/毫升制霉菌素溶液,每日2~3次,数次后即可治愈。  疮疹性口炎:疱疹性口炎起病时可有38~40℃的发热,1~2天后口腔黏膜上出现小疱疹,小疱疹可为单个,也可为一簇簇的,直径2~3毫米,破溃后形成溃疡,上面有黄白色膜样渗出物,周围有红晕。宝宝常有局部疼痛伴流涎,出现烦躁哭闹、拒食、吐奶等表现,检查常见颌下淋巴结肿大,体温在3~5天后恢复正常。疱疹性口炎的治疗,局部可用疱疹净(研细涂之)或中药锡类散等,疼痛严重者,进食前可用2%利多卡因局部涂布,一般不用抗生素,可给予退热剂对症处理。患病期间的口腔护理很重要,保持口腔清洁,勤喂水,禁用刺激性、酸性或过热的食品、饮料及药物。  细菌性口炎:细菌性口炎可发生于口腔黏膜各处,初起为黏膜充血水肿,继之出现大小不等的糜烂或溃疡,上面有厚厚的灰白色假膜,易于擦去,留下渗血的创面,但不久又被假膜覆盖。宝宝体温较高,往往在39℃以上,伴有哭闹、烦躁、拒食、颌下淋巴结肿大。细菌性口炎除局部涂金霉素鱼肝油、以及2%利多卡因止痛外,病情较重者要给予抗生素治疗,此外还要加强口腔护理。河北医科大学第二医院儿科王新良

摘自《0-1宝宝养育天天读》,河北人民出版社,2005年,王新良主编

当前浏览器不支持播放视频,建议使用火狐或者谷歌浏览器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