帮你快速找医生

中药真的无不良反应吗?

2017年04月03日 11965人阅读 返回文章列表

是药三分毒,如今,被发现的中药毒副作用已越来越多。《中药大辞典》中载入有毒中药495种,占该书收载品种8.6%。2010年版《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共收载有毒中药材72种,约占其收载品种的13.1%。其中大毒中药10种,有毒中药38种,小毒中药24种。虽然,现在许多中药的说明书上都会写「不良反应尚不明确」甚至「无不良反应」。但我们必须重视中草药的常见副作用,并及时的对病人进行复查监测。1.肾脏损害作用肾损害是中草药最常见的副作用。例如,马dou铃酸为肾毒素,能造成肾小管大量丧失,导致肾衰竭,是典型的「中草药肾病」,病情严重者需要进行终身血液透析治疗或者肾移植。含有马dou铃酸的药材主要有马dou铃、关木通、天仙藤、防己、细辛等;中成药包括龙胆泻肝丸、八正散、排石颗粒、冠心苏合丸等。千里光含有不饱和吡咯里西啶类生物碱,会对肾脏造成严重损害。牵牛子素损害肾小球基底膜。肉桂过量使用可能会对肾脏有毒,并能引起血尿。泽泻、益母草、槟榔、厚朴、胖大海、北豆根、番泻叶、虎杖、大戟、金樱根、千斤拨、苦参、昆明山海棠、芦荟、千年健、使君子、海马、红娘子、生蜂蜜、鱼胆、猪胆等均有肾毒性,可导致肾脏损害。2.肝脏损伤作用千里光含有不饱和吡咯里西啶类生物碱,会对肝脏造成严重损害。何首乌、川楝子能使肝受到不同程度的损害,导致中毒性肝炎。大黄会干扰胆红素代谢途径,导致黄疸,能引起肝细胞退行性变化。穿山甲、泽泻、金不换、天芥菜、茯苓等有肝毒性,可引起肝脏损害。3.致癌作用中国科学院院士曾毅等人从1992年开始,研究了1,693种中草药及植物,结果发现52种中草药及植物含有促癌物质。如凤仙子、射干、青牛胆、怀牛膝、土沉香、芫花、狼毒、巴豆、泽漆、甘遂、独活、金钱草、苏木、曼陀罗、乌桕等中草药中都含有促癌物质。千里光、农吉、猪屎豆等含有的生物碱是一种强致癌物。苏铁中所含的苏铁苷、槟榔中含有的水解槟榔碱和石菖蒲、八角、茴香、桂皮、花椒、蜂头茶、七荆介、细辛中含有的黄樟素都是致癌物质。马dou铃酸也是潜在的致癌物质,会导致淋巴瘤、肾癌、肝癌、胃癌和肺癌。款冬含有致癌成分,能导致肝癌。硝石主要成分为硝酸盐,可转化成硝基化合物诱发肝癌。4.中枢神经损害作用主要成分为硫化汞的朱砂可导致汞中毒、主要成分是硫化砷的雄黄可导致砷中毒,损害中枢神经,常用的中成药如七珍丸、安宫牛黄丸、人参再造丸等。主要成分是硫化砷的雄黄损伤神经、血管,并可引起肝、肾、脾及心肌等实质器官的脂肪变性、坏死和致癌,常用的中成药有牛黄解毒丸、小儿清热片、安宫牛黄丸等。牵牛子素可损伤神经系统。5.血液系统毒副作用板蓝根长期服用可损害肾脏,并能导致内出血和对造血功能造成损伤。蜈蚣主要含有组胺样物质和溶血蛋白质两种类似蜂毒酸的有毒成分,超量使用有溶血作用,能引起过敏性休克。水蛭含有水蛭素,能阻止凝血酶的作用及肾毒性,引起内脏出血和肾脏损害。黄连、黄柏含有小檗碱(黄连素),孕妇服用可导致新生儿溶血症,儿童服用可引起急性溶血、严重黄疸。6.多数中药的毒副作用常常是复杂、多方面的例如,柴胡的主要成分柴胡皂苷能导致肾上腺肥大、胸腺萎缩,使人体免疫功能降低,有肾毒性、能损害肾脏。麻黄能导致高血压、心悸、神经损伤,肌病、中风、精神错乱、记忆力丧失,可致死,有肝毒性。黄药子含有毒成分薯蓣皂苷及黄药子萜等,对中枢神经、心脏、肝、肾有毒害作用,可致中毒性肝炎。甘遂对粘膜有较强的刺激作用,引起炎症、充血及蠕动增加,并有凝聚、溶解红细胞及麻痹呼吸和血管运动中枢作用,含有致癌物质,对肾脏有毒。艾叶能损害肝脏、中枢神经、血管,导致中毒性肝炎。苍耳子对肾脏有毒,大剂量可因呼吸、循环或肾功能衰竭面而死亡。巴豆含有巴豆油和巴豆毒素,前者有强烈的腐蚀作用和致癌成分,后者能溶解红细胞,并使局部组织发生变性、坏死,从而产生便血、血尿,以致死亡,有肾毒性,可导致肾脏损害。斑蝥主要成分为班鹜素,可从皮肤、胃肠道路粘膜吸收,可引起消化道炎症及粘膜坏死,能导致急性肾功能衰竭、损伤心肌、肝脏、神经。全蝎可引起过敏反应、血尿、糖尿、蛋白尿。七叶一枝花含有蚤休苷、蚤休士宁苷及生物碱等,对消化系统、神经系统和心脏均有毒害作用。冬虫夏草可引起变态反应、皮疹、皮肤搔痒、月经紊乱或闭经、房室传导阻滞,有肾毒性,长期服用可能对肾脏有毒。所以误用、乱用或过量使用中药,均有可能产生毒副作用,甚至严重的不良反应。有些患者盲目应用某些所谓的「祖传秘方」,再加上配伍失宜、炮制不当,长期使用将会造成机体各系统及重要器官的损害,甚至发生癌变或致死。医疗过程中,中医医生应该高度重视中药的毒副作用,定期开展针对性检测,以确保用药安全。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