帮你快速找医生

雾化吸入治疗的常识与技巧

2020年12月26日 9440人阅读 返回文章列表

        雾化吸入治疗是呼吸系统相关疾病(如哮喘、慢阻肺、支气管炎、支气管扩张、肺炎、急性咽喉炎等)的重要治疗手段;是利用高流量、高速氧气、气流,使药液形成雾状,由呼吸道吸入达到治疗的目的。可以用于治疗呼吸道感染,消除炎症和水肿、稀化痰液,帮助排痰。与口服、肌肉注射和静脉给药等方式相比,雾化吸入药物直接作用于气道或咽喉部的黏膜上或者扁桃体上,减轻患者气道的充血水肿或咽喉部黏膜充血的症状,具有起效迅速、疗效佳、全身不良反应少,不需要患者刻意配合等优势,被国内外广泛应用于在临床上。

       了解雾化吸入治疗的常识与技巧,并注意一些细节问题,对提高疗效有很大帮助。

1:选择专门的雾化吸入药,不宜将静脉制剂替代雾化制剂使用
        
目前临床上常用雾化吸入药物有:

1)吸入性糖皮质激素(ICS)  
      ICS是目前最强的气道局部抗炎药物,它通过对炎症反应所必需的细胞和分子产生影响而发挥抗炎作用。国内已上市的ICS为布地奈德(BUD)和丙酸倍氯米松(BDP)。其他如丙酸氟替卡松、环索奈德等雾化剂型尚未在国内上市。    

       其中BUD是第二代吸入性不含卤素的糖皮质激素。其适度的脂溶性和水溶性,能更容易通过气道上皮表面的黏液层和细胞膜,快速发挥抗炎作用,尤其适合急性期时与短效β2受体激动剂(SABA)联用,为临床上最常用的雾化类激素,妊娠期的B类药,儿童也可使用。

2)支气管舒张剂  
       选择性β2受体激动剂      目前临床上雾化吸入所用制剂主要为SABA,代表药物有特布他林和沙丁胺醇。SABA制剂的共同特点是起效迅速、维持时间短,有文献报道,特布他林对β2受体选择性及对肥大细胞膜的稳定作用均强于沙丁胺醇。
        胆碱受体拮抗剂      目前临床上的雾化吸入制剂主要为短效胆碱受体拮抗剂(SAMA)。异丙托溴铵为常用的SAMA吸入制剂,该药为非选择性胆碱M受体拮抗剂,由于其阻断突触前膜上M2受体可促使神经末梢释放乙酰胆碱,因而部分削弱了阻断M3受体所带来的支气管舒张作用。
另外,临床有吸入用复方异丙托溴铵制剂(可必特),同时含有SABA与SAMA。

3)抗菌药物  
       雾化吸入抗菌药物的特点是吸入后肺部浓度高,全身不良反应少。临床上用于雾化吸入的抗菌药物有氨基糖苷类的阿米卡星、庆大霉素、妥布霉素,β-内酰胺类的氨曲南、头孢他定,黏菌素,抗真菌药物二性霉素等。抗菌药物雾化吸入多应用于长期有铜绿假单胞菌感染的支气管扩张症和多重耐药菌感染的院内获得性肺炎,如呼吸机相关性肺炎(VAP)等。

       由于目前我国尚无专供雾化吸入的抗菌药物制剂,不推荐以静脉抗菌药物制剂替代雾化制剂使用。

4)祛痰药
        N-乙酰半胱氨酸    可降低痰的黏滞性,并使之液化而易于排出。近年来,多项研究结果提示,雾化吸入N-乙酰半胱氨酸可用于特发性肺纤维化的治疗,可改善患者肺功能,尤其适用于早期患者。
  
       盐酸氨溴索    可降低痰液黏稠度,增强支气管上皮纤毛运动,增加肺泡表面活性物质的分泌,使痰容易咳出。此外,还有镇咳作用。提醒:盐酸氨溴索雾化剂型在国内尚未上市。

        在临床用药过程中,将非雾化制剂当作雾化制剂使用,即药品使用的适应证、剂量、患者群体和给药途径等不在药监部门批准的说明书范围之内,属于「超说明书用药」。但在特殊情况下,生理盐水、碳酸氢钠还是可以用来雾化的。

       传统的呼吸道雾化吸入药有地塞米松、α-糜蛋白酶、庆大霉素,曾在临床中广泛应用,目前在不少基层医院或社区甚至家庭仍在使用。其实这三种药物没有专门供雾化的剂型,都不适合雾化。
图片
       静脉制剂中含有防腐剂,如酚、亚硝酸盐等吸入后可诱发哮喘发作。氨溴索等非雾化吸入制剂的药物无法达到雾化颗粒要求,无法通过呼吸道清除,可能在肺部沉积,从而增加肺部感染的发生率,不推荐雾化使用。
      中成药的静脉制剂也不推荐雾化,也不宜与其他药联合使用。

2:喷射雾化器使用氧气源驱动时选择适合的氧流量
      
       喷射雾化器是临床上最常用的雾化器,其产生的颗粒直径和释雾量取决于压缩空气泵性能或氧流量。其中压缩空气泵产生的压力和流量较为恒定,所产生的气溶胶颗粒大小适宜,稳定性较好。

       若是使用氧气源驱动,则氧流量需调节为6-8L/min。氧流量过小,产生的颗粒较大,不能到达作用部位;而流量过大,易导致药物过早过快的丢失。

3:雾化液总容积的选择

       一般建议雾化液总容积为4-5ml(不多于6ml)。总容积过大,容易使药液溅出,导致雾化时间过长,对于慢阻肺、哮喘等患者易使之疲劳,对于患儿来说,雾化时间过长会导致其注意力不集中、不耐烦、哭闹等,吸入效率也大大减低。总容积过小,则残留体积占比过大,雾化药物太少(低于3ml),到达下呼吸道的药量也相对少,达不到治疗效果。
       特殊情况下雾化液可以多一些,比如行诱导痰检查时可以10ml左右。

4:雾化时间

      在雾化液总容积和气体流量一定的情况下,其实雾化时间是相对固定的,大约10-15分钟,而且喷射雾化器的残留体积一般是0.5-2ml,当剩余雾化液小于残留体积时,雾化器就不会产雾了。

5:雾化时正确的呼吸

      患者的认知和配合能力决定了是否能有效地运用雾化器,而患者的呼吸方式将影响气溶胶在呼吸道中的沉积。用力呼吸易产生湍流,局部易产生湍流,促使气溶胶因互相撞击而沉积于大气道,导致肺内沉积量明显下降。所以雾化治疗前,应掌握正确的呼吸方式:平静呼吸过程中,间断进行深慢呼吸,吸气末稍停片刻,将更有利于气溶胶沉积在下呼吸道和肺泡,以提高雾化治疗效果。

6:注意坐位
      
      雾化治疗时,患者宜取坐位并保持上半身直立,这种姿势有利于膈肌收缩,保证药物更充分的进入下呼吸道和肺泡。雾化治疗会使痰液稀释容易刺激患者咳嗽,这种姿势也便于及时拍背协助排痰,保持呼吸道通畅。

      半卧位或侧卧位进行雾化治疗,不仅影响患者的潮气量、深吸气量以及排痰,且雾化器杯体容易倾斜,导致药液溅出,从而降低雾化治疗效果。对于重症患者不能坐起或直立时,尽可能抬高床头,采用半卧位。

7:雾化治疗前后清洁口腔及面部

      雾化治疗前要清洁口腔,清除口腔内分泌物及食物残渣,减少微量误吸,以及降低吸入阻力,避免过多药物沉积于口咽部。治疗后要洗漱,防止药物在口咽部、面部沉积,减少不良反应发生的风险。

8:雾化治疗前清除气道分泌物

      患者的呼吸系统特征可影响气溶胶在呼吸道的输送,如气道黏膜炎症、肿胀、痉挛,分泌物潴留等病变导致气道阻力增加时,吸入的气溶胶在呼吸系统的分布不均一,狭窄部位药物浓度可能会增加,阻塞部位远端的药物沉积减少,从而使临床疗效下降。

      因此,雾化治疗前应尽量咳出或吸尽以清除痰液和肺不张等因素,以利于气溶胶在下呼吸道和肺内沉积。

9:一次雾化的药物种类

      一般尽量使用单一药物进行雾化治疗,若需要联合不宜超过3种;若病情确实需要多种药雾化,可分次进行。且同一雾化器中使用多种药物时应注意药物相互之间的相容性和稳定性,不能随便搭配。

10:正确看待雾化的危害及识别雾化引起的不适

      雾化的时候往往容易加入激素类的药物,长时间使用会降低呼吸道的免疫力,产生咽喉部真菌感染或发生鹅口疮。另外呼吸时候高速氧气流也可能会对鼻黏膜造成损害,长时间的雾化会出现鼻干、口干、鼻粘膜溃疡、出血、糜烂等等。虽然不少药雾化可以缓解呼吸困难,但有一些药在雾化的过程中本身对呼吸道也是一种刺激,个别患者在雾化时反而会引起刺激性干咳、恶心呕吐、甚至呼吸困难加重。
      
      因此,雾化吸入前应掌握好指针,一般感冒及咳嗽不需要雾化。雾化过程中出现剧烈咳嗽或者不配合要立刻停止。在出现口干、恶心、胸闷、气促、心悸、呼吸困难等不良反应时也要停止雾化,及时让医生处理。

      所以雾化时一般采用压缩空气泵式的喷射雾化器,保持直立或者半卧姿势,雾化的药物只需常温放置,每日新鲜配制,雾化前尽量将痰咯出或吸尽,雾化的具体用药、用量以及雾化的时间、疗程最好在医生的指导下进行,雾化时平静呼吸,间断进行深慢呼吸;如果在雾化过程中如果出现咳嗽、喘息、气促等情况时应该立即停止雾化。雾化完后宜漱口、用温水洗脸,重症患者隔1-2小时候后可拍背利于痰液咯出。
      
        关于雾化的常识及技巧,你get到了吗?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