帮你快速找医生

肉毒素治疗,为脑卒中后肢体痉挛患者带来康复希望

2024年06月13日 115人阅读

  当前,脑卒中已成为一种严重危害人类健康的全球性问题,它具有高发病率、高死亡率、高致残率及高复发率四大特点。据中华流行病学杂志调查发现,我国每年新发脑卒中患者约200万人,大约有2/3的患者能存活下来,但却有1/2的生存患者存在不同程度的高级脑功能障碍、运动功能障碍或日常生活能力低下等。其中,运动功能中-重度致残者约占40%,生活需照顾,严重影响患者生活质量,不仅患者感到极大痛苦,也给家庭和社会带来了沉重负担。

▲ 席刚明教授在阅片,分析病情

  卒中后肢体痉挛影响康复黄金期

  上海蓝十字脑科医院【同济大学附属上海蓝十字脑科医院(筹)】学术副院长、4A脑血管病一科主任席刚明教授介绍,脑卒中后早期多是出现一侧肢体无力瘫痪,随着病情的恢复和主动运动的增加,许多患者的瘫痪肢体会出现痉挛(也就是肢体活动时出现肌肉明显僵硬的状况)。

  痉挛是肌张力增高的一种形式,常由上运动神经元损伤所致。脑卒中(包括脑梗塞和脑出血)后3个月痉挛发生率约19%,12个月时增长至38%;创伤性脑损伤后痉挛的发生率大概是13%~20%。若不及时治疗,痉挛肢体可能出现永久性肌张力增高、顽固性疼痛、关节挛缩和运动模式异常,痉挛加重将会限制肢体的活动能力和掩盖肢体恢复的潜力,从而导致患者错过脑卒中后6个月的康复黄金期,严重影响患者生存质量。

  实际上,脑卒中患者上下肢肌肉痉挛后常呈现出固定的异常姿势,如上肢的肘关节、腕关节和手指的屈曲,下肢踝关节下蹬、内翻和脚趾屈曲,这些异常姿势直接导致了患者不能步行或步行的姿势明显异常。这些异常可以通过表面肌电评估仪器、步态分析仪器、量表或视频拍摄进行评估和对比观察。

  痉挛是可以通过合理的治疗得到改善和控制的。可以采用药物(如巴氯芬等)缓解肌肉痉挛,而在康复训练过程中,也可以通过特定的体 位摆放、被动伸展训练和关节活动度训练来缓解痉挛,此外,还可以采用夹板、支具等方法进行辅助训练。

  肉毒素可治疗卒中后肢体痉挛

  席刚明教授表示,当上述方法效果不佳时,就可以根据患者肢体运动功能恢复评估情况,酌情采用肉毒素注射治疗技术进行痉挛的治疗。说起肉毒素,大家脑海中浮现的,可能是“微整形、瘦脸、除皱”等医疗美容,但肉毒素被运用于神经治疗方面,大众还知之甚少。

  肉毒(毒)素是一种局部神经化学阻滞药物,可以阻断神经-肌肉接头之间的信息传递,使过度收缩或痉挛的肌肉放松,进而达到缓解局部肌肉痉挛、改善姿势步态并提高肢体活动功能的目的,在康复医学临床治疗中有着重要的应用价值,也是《中国脑卒中早期康复治疗指南》推荐应用于脑卒中后痉挛治疗的Ⅰ级推荐治疗手段。《中国脑卒中早期康复治疗指南》指出,“局部肢体肌肉痉挛影响功能和护理时,建议使用A型肉毒素局部注射,康复训练结合早期局部注射A型肉毒素,可以减少上下肢的痉挛程度,改善肢体功能。”

  席刚明教授表示,肉毒素的注射剂量根据痉挛的严重程度来决定,注射过程中需要在徒手定位基础上结合电刺激器引导或超声引导下进行精准注射,确保药物注射至相应的肌肉中神经肌肉接头最密集的部位。肉毒素注射治疗后,仍然需要积极配合康复治疗师开始正常的运动功能的模式训练,包括牵拉、强化训练项目、运动学习等。肉毒素除了治疗脑血管病肌张力障碍,还常用于颈椎病、眼睑痉挛、痉挛性斜颈、慢性头痛、鱼尾纹、流涎症、多汗症、三叉神经痛、原发性震颤、抽动障碍、帕金森病等。

▲ 医院成为长三角脑血管病专科联盟委员单位

  上海蓝十字脑科医院高度重视脑卒中救治体系及顶层设计。在医院层面推行多学科诊疗模式,整合院内外资源,针对急性期、非急性期患者和高风险人群,开展包括综合救治、预防干预、康复随访在内的全流程服务。院内,脑血管病科联合神经内科、康复科、中医科、高压氧科等开展多学科诊疗,在治疗卒中的同时,可以为患者进行全面、综合的康复训练,治疗卒中后肢体痉挛,可有效改善痉挛程度和肢体功能,提高患者日常生活能力和生活质量。

  脑血管病科作为上海蓝十字脑科医院“323学科建设计划(3.0版)”重点建设学科,汇聚了一批临床经验丰富的专家、教授,以神经介入为核心,紧盯国内外前沿技术,着力打造更为规范化的疾病诊疗体系,让众多脑血管病患者受益的同时,也获得了业界认可和好评。

  凭借着过硬的医疗技术、先进的设施设备、合理的空间布局和便捷的就诊流程,医院被国家卫健委脑防委评为“示范防治卒中中心”,并成为长三角卒中专科联盟单位、长三角脑血管病专科联盟单位、上海市肺栓塞和深静脉血栓形成防治联盟单位。“脑卒中急救绿色通道”更是获得了上海市首批“创新医疗服务品牌”称号。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