帮你快速找医生

认识“川崎病”

2020年09月22日 7972人阅读 返回文章列表

  婴幼儿机体抵抗力差,常常出现感冒、发烧。但有的患儿症状虽与呼吸道感染相似,但使用抗生素、退热药后发热仍然持续不退,并伴有皮疹、淋巴结肿大等——这不是普通的感冒,而是“川崎病”。
  川崎病是一种病因不明的以全身血管炎性病变为主的发热性疾病,又称皮肤黏膜淋巴结综合征。该病病因不清,推测与感染、免疫反应、环境污染、药物、化学剂等有关。发病无明显季节性,以3岁以下婴幼儿为多,急性发热起病,约半数以上患儿伴有咳嗽,流涕,腹泻,早期往往误诊为呼吸道感染。川崎病的主要临床表现有以下几方面:河北医科大学第二医院儿科王新良
  ⊙发热:为最早出现的症状,体温达38~40℃,可持续1~2周。
  ⊙皮肤黏膜表现:①发热同时或发热后不久,全身皮肤出现皮疹,无水疱或结痂。②在急性发热早期,手足皮肤广泛硬性水肿,体温降时手足硬性水肿消失,出现指(趾)端膜样脱皮。③双眼球结膜充血,但无脓性分泌物或流泪,持续于整个发热期或更长些。④唇和口腔变化。口腔黏膜呈弥漫性充血,唇红干燥、皲裂、出血或结痂,舌乳头突起呈杨梅舌。
  ⊙颈部淋巴结肿大:川崎病最严重的危害是造成心血管系统损害,如冠状动脉炎伴动脉扩大、动脉瘤形成或血栓梗塞,可发生猝死。症状常于发病1~6周出现,也可迟至急性期后数年发生。早期应用丙种球蛋白可预防及减少冠状动脉的损害。

摘自《1-2宝宝养育天天读》,河北人民出版社,2005年,王新良主编

当前浏览器不支持播放视频,建议使用火狐或者谷歌浏览器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