帮你快速找医生

我这样是得了强迫症吗?

2022年04月13日 8299人阅读 返回文章列表

在全球许多国家对新冠病毒放松管控后,进入2022年以来,奥密克戎新毒株烽烟再起,全球病例数迅速攀升,国内香港与上海先后破防。进入4月,我所在的机构进入全封闭管理,我们很多同事奔忙于抗疫一线,我的工作是留守,至今已驻院十几天,也得空整理一些临床工作中常见的案例,也算简单科普,这样使我的“住院生活”不至于太枯燥,也可以放松一下紧张的情绪。

2月的一天,诊室里来了一位大二学生,“最近感觉很难受,我怀疑得了强迫症,以前有怀疑,但不确定。晚上一定要把抽屉拿出来整理,房间全部清洁一遍,把书本、各类物品摆放整齐,我知道没必要,却不能控制,最近深怕得新冠……”经初步评估,确认来访者可能患的“强迫症”。下面来看看强迫症的由来。

这里首先要聊一个古希腊的神话故事:西西弗斯遭受了天谴,诸神命他日夜无休地推滚巨石上山。到了山顶之时,巨石会因自身的承重而又滚了下来。出于某种缘由,他们认为,没有比徒劳无功和毫无指望的劳役更为可怕的刑罚了。这种反复的推动巨石,犹如强迫症的强迫行为。

强迫障碍(obsessive-compulsive disorder)简称强迫症,以反复出现强迫观念(obsession)为基本特征的一类精神障碍。强迫观念是以刻板形式反复进入患者意识领域的思想、表象或意向。这些思想、表象或意向对患者来说,是没有现实意义的,不必要的或多余的;患者意识到这些都是他自己的思想,很想摆脱,但又无能为力,因而感到十分苦恼。强迫动作是反复出现的刻板行为或仪式动作,是患者屈从于强迫观念力求减轻内心焦虑的结果。

 

法国精神病学家Esquirol(1838)首次报告一例强迫性怀疑的病例,并把它归之于“单狂”(monomania)一类。Morel(1861)创用“强迫观念”一词,认为这是一种情感性疾病。Westphal(1878)归纳了前人的看法,提出强迫观念是一种独立于任何情感之外的疾病。Janet(1903)创用“精神衰弱”一词,其中包括了强迫观念。其后,Freud在神经症分类中,把强迫性神经症作为独立的疾病与癔症并列,归入精神神经症一类。在国际疾病诊断手册lCD-10分类中属神经症性障碍中的一个疾病类别。DSM-Ⅳ则把强迫障碍归入焦虑障碍一类。在美国精神障碍诊断与统计手册第五版(DSM-5)及即将实施的国际疾病诊断手册lCD-11中,强迫障碍与焦虑障碍并列。

全球人口中强迫症的患病率为2%-3%,国内2000-2005年的一项调查强迫症的月患病率为0.084%,国内最近的较大范围的流调(2012年)显示强迫症的12月患病率为1.63%,而临床上实际诊断强迫症的比例可能远远偏低,估计国内强迫症的实际患病率为2.6%上下。

强迫症的症状一般来说具有强迫观念、强迫行为,或二者皆有。

DSM-5有关强迫观念的定义是:反复、持续的思想、渴求或意象,在病程的某些时间体验到的,为闯入性的和不想要的,在绝大多数个体会引起显著的焦虑和苦恼。

强迫观念包括强迫思维、强迫情绪、强迫意向;

强迫行为包括外显行为、 内隐行为。外显行为,如:反复洗手、反复排序、反复核对;内隐行为,如:反复祈祷、反复计数、反复背诵字词等。这些重复的行为或精神活动的目的是防止或减少焦虑或痛苦,然而,这些重复行为或精神活动与所设计的中和或预防的事件或情况缺乏现实的连接,或者明显是过度的。

这里需要特别注意的是,幼儿可能不能明确地表达这些重复行为或精神活动的目的,因此,3至6岁幼儿出现一些反复的摆放、检查等不能等同于强迫行为。

有强迫症状不等于强迫症,强迫症患者多有强迫性人格为基础,他们在认知上表现过分疑虑,不安全感;情感上表现古板拘谨,道德感强;行为上则表现谨慎迂腐,刻板固执 。要诊断强迫症,需要确认这种强迫思维或强迫行为是耗时的(例如,每天消耗1小时以上)或这些症状引起具有临床意义的痛苦,或导致社交、职业或其他重要功能方面的损害。且此强迫症状不能归因于某种物质(例如,滥用的毒品、药物)的生理效应或其他躯体疾病。

DSM-5 有关”强迫及相关障碍”的分类条目下,除强迫症外,最大的变化为新增以下疾病:躯体变形障碍、储藏(囤积)障碍 、拔毛癖、物质/药物引起的强迫及相关障碍 、其它医学情况引起的强迫及相关障碍。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