帮你快速找医生

一文读懂|胰岛素抵抗的这6个临床问题

2023年10月25日 393人阅读 返回文章列表

      男性,43岁,体检报告显示空腹血糖偏高(6.9 mmol/L);医生建议行口服葡萄糖耐量试验(OGTT)和糖化血红蛋白(HbAc1)等相关检查,以明确糖代谢异常情况,结果如下:

诊断:糖尿病前期合并胰岛素抵抗。

胰岛素抵抗的出现远早于糖尿病诊断


      胰岛素抵抗又称胰岛素敏感性下降,简单来说,就是胰岛素调节葡萄糖代谢的作用减弱,这是机体对能量过剩的一种代偿反应。
      大部分2型糖尿病(T2DM)患者存在胰岛功能减退、胰岛素抵抗等问题是显而易见的事实,但上述病例提示我们:胰岛素抵抗可能在糖尿病前期就已经出现,远早于糖尿病诊断!
      从危险因素来看,长期摄入高糖、超重或肥胖等会使胰腺超负荷工作,分泌更多的胰岛素以平衡血糖。长此以往,胰腺功能受损,不足以维持胰岛素代偿,致使血糖升高而逐渐发展为糖尿病。
      因此,建议空腹血糖受损和糖耐量降低人群,尽早采取生活方式干预,改善胰岛素抵抗,以延缓糖尿病的进展。

胰岛素抵抗只在血糖异常的人群出现?

     胰岛素抵抗并非完全的病理概念,正常人特定的生理条件下也会存在,比如青春期和妊娠中后期。

     儿童随着青春期启动,出现胰岛素敏感性下降,至青春期结束可恢复正常。

     妊娠期胰岛素抵抗则是因为孕期皮质醇、孕酮与肿瘤坏死因子-α等激素或因子大量分泌,拮抗胰岛素的作用,母体组织因此减少对血糖的摄取而保持稳定的血糖水平,以供胎儿的生长需要。
     另外,胰岛素抵抗亦见于老年人。老年人活动减少并常见中心性肥胖,很多老年人还长期服用包括噻嗪类利尿剂在内的各种药物,这些因素都会导致胰岛素抵抗,并促进糖尿病的发生。

1型糖尿病存在胰岛素抵抗吗?

     部分1型糖尿病(T1DM)患者也存在胰岛素抵抗。研究显示,与正常人群相比,T1DM患者胰岛素敏感性降低30%~50%。

T1DM需要胰岛素治疗,因胰岛素由外周给药,与生理性胰岛素分泌直接由门静脉入肝不同,故存在相对外周高胰岛素血症,这是造成T1DM患者胰岛素抵抗的主要原因。
      此外,生活方式变化诱导的超重、肥胖(尤其是腹型肥胖)也是T1DM患者胰岛素抵抗的重要原因。

如何判断胰岛素抵抗程度?

     胰岛素剂量、血浆或血清胰岛素水平可用于胰岛素抵抗的评估及糖尿病胰岛素抵抗的分级。

一般胰岛素抵抗

     空腹胰岛素水平为20~70 mU/L(1 mU/L=6.00 pmol/L);OGTT胰岛素峰值为150~350 mU/L;胰岛素剂量为1~2 U/(kg·d);日胰岛素总量<200 U。

严重胰岛素抵抗

     空腹胰岛素水平>70 mU/L;OGTT胰岛素峰值>350 mU/L;胰岛素剂量为2~3 U/(kg·d);日胰岛素总量为200~300 U。

极度胰岛素抵抗

    空腹胰岛素水平>70 mU/L;OGTT胰岛素峰值>350 mU/L;胰岛素剂量>3 U/(kg·d);日胰岛素总量>300 U。

胰岛素抵抗检查有哪些常见误区?

只测空腹血糖和空腹胰岛素:盲目使用胰岛素抵抗指数(HOMA-IR)和胰岛β细胞功能指数(HOMA-β)公式,观察不了胰岛素分泌高峰大小和延时状态,无法分析胰岛β细胞衰竭的程度。


只测空腹、服糖后2小时的血糖和胰岛素:无法知道胰岛素分泌延时的高峰时间。


只测空腹、服糖后1、2、3小时的血糖和胰岛素:无法观察胰岛素的早期分泌缺陷。


用馒头餐代替葡萄糖:对胰岛素早期分泌刺激不敏感。


只测胰岛素不测血糖:无法分析胰岛素降糖的功能和胰岛素抵抗的程度。

间歇性禁食较单纯热卡控制更有效?

     间歇性禁食是常用的减重、改善胰岛素抵抗的方法,包括隔日禁食(ADF)、5∶2膳食和限时进食(TRE)3种。


     间歇性禁食是否较单纯热卡控制更有效改善胰岛素抵抗,不同研究的结果存在差异。Harvie等的研究显示,短期5∶2膳食较单纯热卡控制能更有效改善胰岛素抵抗。Trepanowski等的研究显示,ADF的减重、改善胰岛素抵抗作用与单纯热卡控制相当。最近在中国人群的一项研究显示,热卡控制不论是否联合TRE都能够有效降低体重、改善胰岛素抵抗,但通过TRE控制热卡并不优于单纯热卡控制。

     无论是采取哪种饮食干预,核心还是控制好总热卡、膳食成分及进食时间。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