帮你快速找医生

谈谈肛瘘1

2024年02月27日 123人阅读 返回文章列表

肛瘘(fistula-in-ano)是肛管直肠与肛周皮肤间的异常通道。人类文明自从有文字记录以来,肛瘘疾病就始终记载。不少患者多次反复发病、多次手术、经久不愈、复发等,病期可长达数十年。因此,肛瘘特别是高位复杂性肛瘘是当今世界公认的外科领域的难治性疾病。不少知名的肛肠外科名家都常常比喻感叹:“肛瘘的治疗就像螺蛳壳里做道场,难!”

肛瘘通常是直肠肛门周围脓肿破溃后的继发病,一般由原发性内口,继发性外口、内口与外口之间相同的管道三部分组成,但也有只有内口或外口者。肛瘘是临床常见疾病,任何年龄、性别均可发生,但以青壮年多见,男性多于女性,婴幼儿发病也不少见,主要见于男婴,女童少见。在我国肛瘘的发病率占肛门直肠疾病的1.67%~3.6%,国外为报导为8%~25%。如1969至1978年间,芬兰赫尔辛基的一项手术的调查显示,肛瘘的发病率为8.6/10万人。高位复杂性肛瘘占全部肛瘘的5%~10%。

在西方,肛瘘是自有医学史开始就有记载的一种疾病。希波克拉底大约在公元前430年就提出这种疾病是由“骑马造成的挫伤和结节”所引起,他也是“使用软麻线折叠五折后用马鬃包裹”制成挂线治疗肛瘘的西方第一人。2000多年来随着对肛瘘的研究深入,产生了大量的文献,现代医学称本病为“肛瘘”,翻译为“analfistula”或“fistula-in-ano”。“fistula”一词来源于拉丁文,意思是“芦管、水管”,另外,挂线的“Seton”一词源自拉丁文“seta”,愿意为猪鬃。19世纪时Salmon就在英国伦敦创建了专门治疗肛瘘的专科医院圣马克医院。

我国是认识“肛瘘”最早的国家之一。瘘病之名,最早见于《山海经·中山经》“合水多鳝鱼,食之不痈,可以为瘘”。“肛漏”之名则见于清代《外证医案汇编》,是近百年才用的。肛瘘民间又有“偷粪老鼠疮”的俗称,似出于古代“鼠瘘”之名。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