帮你快速找医生

颅内动脉夹层

2018年01月04日 14186人阅读 返回文章列表

疾病介绍

颅内动脉夹层是指各种原因使血液成分通过破损的颅内动脉内膜进入血管壁,导致血管壁间剥离分层形成血肿,或颅内动脉壁内自发性血肿,造成血管狭窄、闭塞或破裂的一种疾病。如果形成瘤样突起,则称为颅内夹层动脉瘤。

 

疾病知识

 

症状

颅内动脉夹层的临床表现无特异性。病变可以表现为头痛、缺血性或出血性症状,体积较大的夹层病变还可对脑组织或脑神经产生压迫,进而引起相应的症状如颅内压增高等。

 

病因

具体病因目前不详,流行病学发现的易感因素有高血压、口服避孕药、偏头痛、外伤史和近期感染等。遗传因素被认为是该病的独立危险因素。

 

检查

影像学检查在颅内动脉夹层诊断及鉴别诊断中不可或缺,其中MRI检查是诊断IAD的重要检查手段。


其他常用检查方法还包括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和CT血管成像(CTA)等。


诊断

1、临床表现:头痛、缺血性或出血性症状,体积较大的夹层病变还可对脑组织或脑神经产生压迫,进而引起相应的症状。


2、典型影像学征象包括:①动脉偏心性狭窄伴外管径扩张。②串珠征或节段性狭窄。③壁内血肿。④双腔征。⑤内膜瓣。⑥夹层动脉瘤形成。

 

治疗

一、外科和血管内治疗:

1、载瘤动脉夹闭为结构技术,主要是通过外科或者血管内治疗夹闭载瘤动脉进而阻断流向夹层处的血流。


2、重建技术,采用支架辅助的血管内治疗措施。


二、内科治疗:不伴有蛛网膜下腔出血和脑缺血表现的颅内动脉夹层患者,或一少部分同时有蛛网膜下腔出血和脑缺血表现的颅内动脉夹层患者,需要密切监测而不需要抗栓治疗。

 

预后

  • 不伴有蛛网膜下腔出血和脑缺血表现的颅内动脉夹层患者,或一少部分同时有蛛网膜下腔出血和脑缺血表现的颅内动脉夹层患者预后较好;


  • 伴有蛛网膜下腔出血的颅内动脉夹层患者比不伴有蛛网膜下腔出血的患者结局更差、伴有蛛网膜下腔出血的颅内动脉夹层患者的死亡率在19%~50%。

 

预防

  • 提高安全防范意识,避免头颈部外伤;


  • 积极规范化治疗高血压、偏头痛、外伤、感染;


  • 避免滥用口服避孕药;


  • 出现头痛、呕吐、头晕时应及时去就诊,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


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