帮你快速找医生

我的病理报告怎么还没出来?为何要会诊?---关于病理的知识

2020年05月25日 15162人阅读 返回文章列表

袁医生今天讲讲关于病理以及相关的故事

 

一直希望找一篇关于病理的科普文章,今天如愿以偿,作者buku文笔幽默,把一个复杂的医学话题讲的通俗易懂、充满趣味。

buku应该是笔名,自嘲“不苦”,作为同行的我想说:读医科哪有不苦,其实苦不堪言,无非苦中作乐!乐在其中!

大学期间看过一部小说“最后的诊断”就是描写病理科医生的,作者应该是加拿大的阿瑟.黑利,让人倾佩的是,他写过许多行业诸如金融家、汽车城,无不事先深入了解,写的小说相当专业,引人入胜!相比之下,有些国产医疗剧在医生看来有点搞笑、脱离现实,误导患者。医护人员的恋爱一定不是偶像那么谈的,做个手术还眉来眼去!手术场景无菌原则惨不忍睹,敢那么做一定被手术室护士长和院感科老师痛扁!

作家六六写的小说“心术”,最终拍摄成电视剧,比较符合现实,剧透一下,里面的眼科写的就是我们医院,脑外科是华山医院,剧中医生其实有原型,有空专门写篇文章给追剧的病友解解馋。

上海拍摄的医疗纪录片“人间世”取材于上海多家医院的摄像头,是真正值得看一看的医学片子!豆瓣评分极高,我相信耐心看完,任何一个人的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一定会有提升!到了医院以后也不会再有那么多怨言!

 

回到正题:

1、病理科是很有学问的科室,因为收入等诸多原因愿意从事的医学生不多!但是如果成为顶尖高手、行业翘楚,那应该也是说一不二!

 

2、切片有时候是需要外送会诊的,多数是上海东安路零陵路路口的复旦大学附属肿瘤医院,他们的病理科是全国最强的科室之一,有对外的会诊接待窗口,会诊送过去,需要问清楚报告何时出具,取报告可以和我的周二汾阳路门诊一起,因为和我院汾阳路院区只有2.3公里!

 

3、有的时候我院病理科医生会建议送到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儿科医院甚至上海肺科医院,那是因为某些病种这些医院见的多!

 

4、切片和蜡块在会诊中有时候都需要,前者必须有!初步的病理报告需要携带!按照卫健委的规定,外借切片会诊是合法程序,照章办事即可!

 

5、病理报告的解读其实并不简单

下面以眼内肿瘤举例说明,之后配图

 

A:临床诊断为视网膜母细胞瘤或脉络膜黑色素瘤的,病理单有这个结论毫无意义,外科医生当然知道这个诊断,否则怎么会摘除眼球?

B:我们关心的是

细胞类型;

肿瘤侵犯到哪个层面?

切缘有无累及?

巩膜孔道有无肿瘤细胞等等

这些结论对于后续治疗极其重要!

 

6、文章中解释了为何病理报告需要等待:

需要福尔马林固定;

需要免疫组化染色;

骨性肿瘤需要脱钙;

黑色素瘤需要脱色素

疑难病症需要翻书查资料,需要思考,显微镜下细胞长的其实相差不大的......

 

这时候不要笑,

医生大部分都是学霸,遇到复杂困难的时候经常也要查阅资料的,这不丢人,

我的博士研究生导师王文吉教授年近八旬时,上午门诊结束,中午到图书馆查阅免疫抑制剂药物的使用剂量,这才是令人尊敬和值得信赖的医生!

 

印象最深的是一位无锡患者,多年随访后来成为朋友,

她的孩子三岁时因为视网膜母细胞瘤摘除一只眼球,八岁时暑假挂了王教授的门诊,理论上六岁以后对侧眼球应该已经安全,当时标准无需再查。

但是,

王教授尽到一位医生之最大责任,

扩瞳在唯一的眼睛发现一个厚度约2mmB期病灶,

这里注意一下是扩瞳检查,

要知道很多眼底疾病包括视网膜脱落因为没有扩瞳检查被漏诊的不时发生,

而扩瞳查眼底是要花费时间的

不要以为什么OCTOCTAICG看上去高大上,

彩色报告一大堆,

这些检查永远代替不了一个负责医生的眼睛!

小的肿瘤B超未必做的到,

孩子检查也未必很配合,

那个年代还没有化疗保眼治疗,

幸运的是肿瘤因为较小最终经过冷冻治疗痊愈,随访至今未有复发,

现在应该已经到了谈婚论嫁的年纪;

 

试想一下,

如果没有发现呢,

等到某一天视力下降来看

一定是D期或者E期,

为了保住生命不得不眼球摘除变成盲人;

后来团队又遇到一个六岁后发病的病例,

所以目前视网膜母细胞瘤六岁以后每年仍需要检查一次直到成年!

(有关该病的遗传问题我会专门写篇文章)

 

所以医生的责任极其重大,

病理科医生很多时候决定良恶性,

决定生死,

因此必须功底深厚!

 

国内多数医生在门诊的时候,一个安静的环境很多时候都是奢望,

永不停歇的喧闹真的很影响医生的思考、工作效率和与病人的沟通,

我想全国各地公立医院大都如此。

 

有的时候,作为医护人员

他们不一定需要

谢谢两字,

他们只是需要一个理解的、安静的工作环境。

仅此而已!

 

请尊重每一位认真工作的医护人员

在门诊安静等待,

有空多看看书,

看看医生写的科普文章。

今天这篇文章受buku医生影响,

风格有点变化,

但医学从来都有温度,

因为是和每个活生生的人打交道!!!

 

以下为引用的好文

 

病理报告为什么这么慢?我从手术室切下来的肉,你们拿去做了什么?

作者:buku,来源:医学生不苦

医院里有个地方叫手术室,一般人都进不去的那种。

 

医院里还有个地方叫病理科,一般人都不知道的那种。

 

但是,病理报告,是很多做过手术的患者,尤其是癌症患者十分关心的诊断书。然而它却不像CT、超声一样可以当天就拿到报告。这是为什么呢?

 

今天我们一起走进病理科,看看我们在手术台切下来的肉,到底经历了一些什么,最终变成了一份病理报告。

 

 

 

固定,取材及制片

 

 

取出固定的标本

 

外科手术台切下的肉,我们称之为标本。首先,需要在福尔马林等“固定液”里面浸泡12小时左右。

 

如果固定不充分,细胞就会自溶。

 

想象一颗豆子如果被粉碎成沫了,你还能看出来它是黄豆还是豌豆吗?

 

因此,如果不固定,就会十分影响后续病理医师做诊断。

 

我们就老老实实花时间固定吧!

 

 

如果说CT是把整个人体进行了一层一层的观察,那么病理就是把病变部位的组织放大,一层一层的观察。

 

进行这么细微的观察,需要借助光学显微镜。只有把组织切成薄薄的一层,薄到只有一两层细胞,病理医师才能在显微镜下透过光看清楚。

 

如果把切下的整个标本都制作成几微米厚的切片,就算切下只有1cm厚的组织,那我们要制作出多少张切片?

 

1cm/0.0005cm=2000张!

 

 

全都制成切片是十分不现实,而且没必要的。

 

因此,在手术台切下的一大块人体组织中,病理医师需要切下其中最有诊断价值的几小块,由病理技术员制作成切片。

 

切下病变最重的部分,用来判断患者到底得了什么疾病;

 

如果是恶性肿瘤,我们尤其需要注意留取标本的切缘,只有切缘在显微镜下没发现恶性肿瘤,我们才能判断外科医生已经把肿瘤“切干净”了。

 

被选中的这一小块很宝贵的组织,会放进一个小盒子里,我们称之为“包埋盒”

 

 

 

利用这个小盒子,我们可以把这一小块组织,制作成一个“蜡块”,就像包在琥珀里面的小昆虫一样,这样才方便我们切成薄片。

 

但是曹雪芹先生说过,“女人是水做的”。

 

其实生物体组织内都含有不同比例的水分,这样“软趴趴”的组织不利于切成几微米的薄片。

 

因此,需要用脱水剂,把组织里的水脱掉,并用石蜡取而代之,这样才有足够的硬度以便切片!

 

 

经历过这一番处理的组织,就可以浸到石蜡里面,制作成蜡块了,就像琥珀那样。


模拟蜡块制作


但这还没变成小薄片呀!

 

我们还要进行下一步——切片。

 

这里面的技术细节就不是我们今天说得重点啦!

 

总之,切片需要训练有素、技术高明的技术员完成。

 

在大型医院,每个技术员需要切上百张这样的切片,为了切片的质量,我们只能——等!

 

 

但是,这样做出来的切片是没有颜色的,我们称之为“白片”。

 

怎么才能在显微镜下很方便地观察组织里的细节呢?

 

聪明的人类想到了办法——染色。

 

但是浸了蜡的组织,很难被染料染上颜色。

 

为了能保存和切片,我们把它浸了蜡;切完片为了染色,我们又需要把蜡脱出来……

 

最常用的一种染色手段,我们称之为“HE染色”。

 

初中生物老师告诉我们,显微镜下的标本要有载玻片和盖玻片。

 

所以,最后一步——封片,就是用封固剂把载玻片和盖玻片封固。

 

经历了这一道道繁琐的工序,我们才能拿到这一张小小的切片!


病理切片


先别高兴,这只是万里长征的第一大步!

 

 

这张小小的玻璃片,到底蕴含着什么秘密,它能告诉我们什么,还需要病理医师在显微镜下细细观察。

 

阅片及会诊

 

 

在显微镜下做诊断其实并不容易,这需要大量知识的学习和丰富的经验积累。

 

单纯的普通HE染色,只是把细胞染上了颜色。

 

有时,病理医师需要特殊染色技术,用来显示细胞内外的特殊化学物质或者真菌等,比如细胞分泌的粘液、胶原等。

 

但是,还有很多情况下,传统的染色方法不足以说明这是一种什么疾病。

 

随着科技的发展,人类发明了更高级的染色方法——免疫组化染色。

 

简单来说,免疫组化染色,就是可以把特定的细胞染上颜色。

 

什么特定的细胞呢?就是表达某种抗原的细胞。

 

下图的切片都是由同一个蜡块切出来的。最右边紫色的切片就是HE染色,而其他的,就是做了不同种类“免疫组化”的切片。


病理切片染色


想象一下:

 

我把幼儿园里一个班的小朋友放到人海茫茫的南京路。

 

然后我在南京路随手拍一张人群的照片,怎么才能在照片中,快速把这群小朋友识别出来呢?

 

有一个办法就是:给这个班的小朋友带上小红帽再放走。看到小红帽,我就知道是那个班的小朋友。

 

南京路的每一个人,就像一个细胞,免疫组化染色,就是这个小红帽。

 

但是真实情况要比这复杂得多,有时候小朋友调皮没带帽子,有时候有不明真相的路人,自己买了帽子戴。

 

所以,免疫组化染色的作用,也只是提供给病理医师更多的信息,无法将疾病一锤定音。具体是什么样的诊断,仍需要病理医师综合考虑。

 

 

如果没有免疫组化染色,你能看出棕色细胞与其它细胞的不同吗?

 

说到这里,我们好久没有算时间了。

 

从切片制作完成到现在,你大概看明白了:做一个“普通染色”还不够,有可能还需要做“高级染色”,所以我等的时间更久了。那我为什么不把两种染色一起做呢?

 

答案是,不可能!

 

为了识别各种各样的可能性,目前商品化的免疫组化染色“染料”,已经有500余种,而且不断有新的“染料”出现。

 

就像生病不能把所有的药都试吃一遍,这种染色也不可能把所有染料都“试染一遍”。

 

因此,对“高级染料”的选择,是建立在对镜下形态初步判断的基础之上的。

 

所以我们还是需要等最开始的HE染色切片制作出来,才能做下一步的“高级染色”!

 

有时,对于一些疑难的病例,低年资的医生无法做出诊断,就需要更高年资医师的医生进行会诊,这时就要有更多的耐心等待最终病理结果。

 

需要告诉大家的是,疑难病例不代表就是恶性,因此不要有过度焦虑!


显微镜下所见艺术构图

所有图片来自buku


疾病的种类纷繁复杂,请给病理医生更多的时间,仔细考虑每一种可能,这是对每位患者的负责;

 

而患者的耐心等待,也是对自己的负责!


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