帮你快速找医生

从医案看中医治病的灵活性

2014年11月03日 6934人阅读 返回文章列表

       目前,我国主要有三种治疗疾病的医学体系:西医、中医、中西医结合。三种医疗方法各有优势。目前西医占医学的主流。现在,人们受现代科学思维的影响,对疾病等发生、诊断、治疗,常有“必究其源,务求其效”的想法。但临床上有些症状却不容易明确诊断;西医的临床疗效不佳。而中医对此常有不俗的疗效。中医的诊断之症状性诊断,根据主诉,应用中医的辩证思维,来确定病位、病势、寒热虚实;据证而用药。其诊断有一定的模糊性,对 疾病的认识不不似西医,一定要找出病源。可以说是中医的不足,但也是中医的特色。举二则 中医病案来欣赏中医疗病的特色。

       一 低热

       张某 男性 50岁,初夏,低热,西医检查,病因不明,注射激素等药物,2月不效。中医会诊:饮食、二便正常,低热不退,头微痛,脉弦细。中医处以小柴胡汤2剂,热退。分析:《伤寒论》中“伤寒脉弦细,头痛发热者属少阳”,应用小柴胡汤的一条原则。外感发热离不开三阳,头痛、发热是三阳病的共有症状。太阳发热脉浮,阳明发热脉大,脉不浮不大而弦细,排除了太阳阳明,理所当然属于少阳。少阳的脉弦细不一定是沉细弦劲,只要不浮不大而指下端直有力,就是弦细。至于柴胡,正如刘完素所言“散肌热,去早晨潮热、往来寒热、妇人产前产后诸热”,可广泛用于多种原因的发热。

二 发作性睡病:

       女性,形体略胖,健康肤色,舌淡红瘦瘪,脉沉实稍数,有大便干燥史。

       处方:生地黄、熟地黄、当归、升麻、枳实、杏仁、陈皮、甘草、红花、白蔻仁、生姜。李克绍师治此类疾病,认为与卫气的循行有关。卫气昼行于阳则寤,夜行遇阴则寐,行阴行阳是醒睡的关键。卫气的内外出入与时辰有关,也与出入是否顺利,又与人体的内而肠胃脏腑外而皮肤分肉有关。肠胃功能的正常、皮肤分肉滑利,卫气的出入才顺利。灵枢认为治疗失眠”调其虚实,以通其道,而去其邪。本患者阴虚血燥,便秘,清气当升不升,故而嗜睡不能自制,浊气当降不降,卫气行阴之路不畅。以升麻升下陷之清气,肾阴虚、肝血燥,卫气行阴之路不畅,以枳壳之降以通其道,白蔻仁宽胸散结,以利升降;杏仁、紫苑、苏梗调肺气,便于气的运行。

       上述二则医案源于山东已故名医李克绍老师的医案。从此可以看出中医治病的特色。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