帮你快速找医生

大夫,我这病能不手术吗?

2020年06月11日 7982人阅读 返回文章列表

2016元旦节日期间热映电影《老炮儿》,可以说是医患沟通的样板书,老炮儿六爷张学军(冯小刚饰演)说了句经典台词“大夫,我这病能不手术吗?”

老炮儿得的是冠心病,最后死于急性急性心肌梗死,诱因是情绪激动、剧烈运动。老炮儿心脏的冠状动脉三支主干都严重狭窄甚至闭塞,要么做心脏搭桥手术,要么下支架。江珊饰演的主任医生在办公室认真与话匣子讨论病情,病情“相当严重,需要尽快手术”。而讳疾忌医的六爷却问:“大夫,我这病能不手术吗?”,只愿“保守治疗,药物控制”, 坚决不手术,理由是“叫一个小刀子在你身上到处划,搁谁谁不慌啊!”北京大学第一医院介入血管外科尹杰

在门诊跟患者沟通,一提到“您的病情需要手术治疗了”,很多患者第一反应就是“大夫,我这病能不手术吗?”,这个问题有很大的普遍性,到底能不能不手术,您得听懂大夫的话里音。

从大夫的角度讲,如果跟病人提到手术,会有几种语气:

1.您的情况可以考虑手术治疗,保守治疗也可以,但是去不了根,需要长期服药;

2.您的情况应该手术,可以避免严重的不良后果;

3.您的情况必须手术,不做的话后果很严重,很可能命随时保不住。

为什么会有这三种语气呢?因为手术有风险,医疗上没有百分之百,没有哪个医生能打包票说百分之百治好,包治百病那是江湖游医骗子的口头禅,正规医院的医生不会说百分之百的话。大夫都会根据情况斟酌用词,听懂这些话背后的话里音,您就明白自己是不是可以不用手术。

1.的情况可以自主选择,疾病发现比较早,有药物治疗的空间和余地,控制好了可能以后就不需要手术了,但控制不好有加重的可能。

2.医生是在劝您尽早手术,医学术语上叫择期手术,有病得治,而且得早治。治的越早效果越好,治的越晚效果越不好,甚至等待手术期间出现危险。像老炮儿第二次醉酒后住院的那次就属于这种情况,医生已经苦口婆心的规劝,奈何顽主随意,后果是严重的。对儿子张晓波(李易峰)而言,失去了父亲这唯一的亲人,对话匣子(许晴)而言失去了深爱的蓝颜知己。

3.像急腹症,急性心肌梗死,脑出血这种危及生命的危重症,时间就是生命,不做肯定活不成了,做手术一定会有风险,但是有机会活下来。

医学治疗包括传统的外科开刀手术,内科保守药物治疗。但随着医学科技的不断发展,越来越多的内科开展微创手术治疗,几乎每个内科大夫都会以我们今天几台手术为荣。为什么?单纯的药物治疗效果终究有限,所以向两个方向之间发展:从预防角度开展的大健康,防患于未然;另一个方向是微创手术,像心内科开展支架、起搏器、心律失常消融手术;呼吸科开展支气管镜治疗、活检、支架手术;消化内科开展胃镜、肠镜活检、内膜下切除、止血等;血液内科开展骨髓穿刺、移植手术;肾内科开展透析通路建立维护手术包括动静脉瘘、人工血管移植、取栓、介入溶栓、球囊扩张、腹透管植入甚至甲状旁腺切除手术等;神经内科开展急性脑血栓介入溶栓、颈动脉支架手术等。如果保守治疗真的什么情况都有效,为什么内科都开始纷纷加入手术的行列?

随着医学的发展,手术不像传统的创伤那么大,开胸破肚,掏肝挖胆。各类的腔镜应用越来越多,以前二三十公分的刀口,现在三个小眼就能解决;术后的恢复也会越来越快。随着科学的发展,目前出现了基因剪刀手,也就是从给基因动手术,试想在不远的将来,人类的健康会随着手术的进步而更加美好!

明晃晃的手术刀在自己身上剌口子,谁想想都害怕,但是害怕之后您得有主见,客观的决定是否手术。所以,听懂大夫的建议,您就知道自己是否真的能保守治疗不用手术了。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