帮你快速找医生

是母乳喂养引起的黄疸吗

2020年09月23日 8447人阅读 返回文章列表

  母乳性黄疸是指健康足月的母乳喂养儿发生的以未结合胆红素为主的高胆红素血症。母乳性黄疸是新生儿常见黄疸之一。母乳性黄疸的临床主要特征:黄疸在出生后3~7天发生,缓慢加深,1~2个月时颜色最深,婴儿能吃能睡,精神很好。胆红素多在每100毫升血20毫克以下。婴儿的肝脏和脾脏不大,无贫血,白细胞数不高,肝功能正常,且为轻、中度黄疸。河北医科大学第二医院儿科王新良
  母乳中含有一种特殊物质,能使婴儿肠道里的结合胆红素变成未结合胆红素,未结合胆红素容易被肠道吸收进入血液,结果婴儿血中的胆红素浓度高了,使皮肤变成了黄色。因新生儿肝脏功能发育不完善,摄取胆红素的能力不足,酶活力低下,肠道缺乏细菌,当胆红素经过肠道时,形成尿胆原较少,而被重吸收较多,如胎粪排出延迟,增加了胆红素的重吸收,加重黄疸。
  治疗方法为暂停母乳喂养3天改为人工喂养,奶量以每天每千克体重150毫升计算。暂停母乳期间,应用吸奶器将母乳吸出,以保持乳汁充分分泌,提供黄疸消退后继续母乳喂养。同时给予支持疗法:注意保暖,增加热量、营养,预防感染;鼓励乳母多次少量喂奶,增加患儿大便次数。严重者给以保肝、酶诱导剂等药物治疗。
  母乳性黄疸不需要吃药。轻时可以继续吃母乳,重时应该停用母乳,改用其他配方奶。停喂母乳期间,要用吸奶器将乳房吸空,防止乳房泌乳减少。母乳性黄疸预后良好。为了减少本病的发生,应鼓励乳母早开奶,多次少量喂奶,增加大便次数,减少肠道对胆红素的吸收,可降低黄疸发生率。另外,要给予新生儿以保暖、增加热量、预防感染等支持疗法,防止加重黄疸。如果停用母乳后黄疸没减轻,或反而加重,应该抱孩子再去医院做进一步检查。
  新生儿期也可能出现多种原因所致的病理性黄疸:如免疫性溶血、血液病、新生儿肝炎、先天性胆闭锁等,病理黄疸通过病史和检查,不难作出诊断。

摘自《婴幼儿健康最佳方案》,人民军医出版社,2007年,王新良主编

当前浏览器不支持播放视频,建议使用火狐或者谷歌浏览器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