帮你快速找医生

因为痉挛性截瘫,瘫痪几年后悔,如今终于站起来可以走路了!

2021年07月20日 814人阅读

 遗传性痉挛性截瘫是一种遗传病,遗传的病因现在通过基因可以诊断出来,具有遗传性。比如上一代的家长如果有遗传性痉挛截瘫,会通过基因将其遗传给下一代,下一代如果发生遗传性痉挛性截瘫,年龄大约在5岁左右,也是表现为下肢的瘫痪。所谓的痉挛性瘫痪是下肢的伸肌、屈肌均发生痉挛,走路不稳或者根本不能走路,这就是遗传性痉挛性截瘫


[主证] 病起发热、咽痛、咳嗽,热退后出现肢体痿软无力,肢体麻木、蚁行感,小便黄而不利,大便秘,舌质红,苔薄黄,脉数。
  瘀热阻络:
  [主证] 肢体痿软无力,麻木不仁,或伴刺痛,小便短涩,大便秘结,舌质暗红,苔薄黄,脉弦数。
  [治法] 活血化瘀,泻热通络。
  肝肾阴虚:
  [主证] 肢体瘫痪,渐由松弛性转为痉挛性,手足拘挛,肌肉萎缩,麻木不仁,皮肤干燥,头晕耳鸣,舌质红,苔薄白,脉弦细数

对于痉挛性截瘫这种疾病我们是可以进行治疗的,主要治疗方法有病因治疗,锻炼治疗,心理治疗以及护理治疗这四种,如果有需要的话,大家可以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选择最合适的治疗方法。
  1、病因治疗。从造成瘫痪的病因入手,在医学上称为病因治疗。造成瘫痪的常见因素主要有外伤和内伤。外伤是指受到意外伤害,造成对脊神经的损伤;内伤主要包括脊髓炎症,脊髓结核,脊髓肿瘤、严重的椎间盘脱出等。治疗原则和方法主要是解除压迫,解除造成脊髓损伤的原因,比如必须及时纠正脊椎的骨折、压缩、错位等。
  2、锻炼治疗。截瘫病人的锻炼原则是,能坐比躺着好,能站着比坐着好,能走比站着好。注意功能恢复性锻炼,锻炼截瘫部位,也注意健肢的锻炼。锻炼可以促进截瘫部位的功能恢复,增强体能和体质,减少并发症,增加病患部位血循,有利于康复。
  3、心里治疗、耐心倾听患者诉说,了解其心里障碍的程度,尊重、关怀和体贴患者。生活护理;照顾好患者洗漱、饮食及大小便等日常生活,并逐步训练患者的生活自理能力。鼓励患者食用营养丰富易消化的饮食,多饮水,多食蔬菜和水果等。
  4、护理治疗;截瘫患者由于某些局部长期受压及血循环不畅,及易发生褥疮。因此,要及早防治,保持床单平整、清洁,骨突起处加用起圈,多翻身,每2个小时改变一次床位,并用百分之50的乙醇按摩。对瘫痪的肢体被动活动、按摩、针灸、理疗等促进功能恢复。防止肌肉萎缩、关节僵硬、骨质钙等。注意保持肢体功能位,防止畸形。
  

痉挛性截瘫饮食注意:
根据病情引起瘫痪的病因、应控制盐、醋、辣等、多吃胡萝卜、新鲜的大枣,柑桔类,橙子,红果,草莓,猕猴桃,酸枣,沙棘;辣椒,番茄,菠菜,菜花,苋菜,苜蓿等。
另外要注意饮食卫生及营养,忌暴饮暴食,避免引起腹泻。因患者对大便失去控制及行动不便,一旦发生腹泻,会给患者及家属造成很多困难。戒酸辣食物,及寒凉生冷食物。
1、根据引起瘫痪的病因,调整饮食宜忌。如脑中风病人应控制食盐、胆固醇摄入,增加含丰富B族维生素的食品。
2、多饮水并常吃半流质食物,瘫痪病人常有怕尿多而尽量少饮水的心理,这对病人是不利的,瘫痪病人应有充足的水分供应,病人清晨饮1-2杯淡盐水可预防便秘。
3、应供给营养丰富和易消化的食品,必须满足蛋白质、无机盐和总热能的供给。
4、注意膳食纤维,增加胃肠蠕动,食物不可过于精细,以预防便秘发生。
 中医如何辨证痉挛性截瘫?
复瘫饮属于处方中药,是根据症状表现的不同而采取不同的药物配伍搭配而成,纯中药进行熬制,不掺杂多余物质,以达到最佳效果。复瘫饮讲究因症施治,随症加减,灵活辩证痉挛性截瘫。方药经熬制后为汤药包装,使用方便,真空包装不易损坏,携带方便,安全卫生,药物的选取经过严格筛序与配伍,以求避免造成“方不准,药不灵”的后果。处方从肺、脾、肝、肾不同方面立意调整,分步骤的,对症治疗痉挛性截瘫。

1.痉挛性截瘫的西医治疗常用激素、免疫制剂以及各种神经营养因子等,其疗效也没有明显变化,且毒副作用大,目前西医治疗痿症尚无特殊有效的针对性手段及药物。
 2.中医认为痿症与肾的关系最为密切,肾为先天之本,主藏精、主骨生髓先天禀赋不足,精亏血少不能营养肌肉筋骨,就会出现肌肉无力、萎缩。
同时,脾为后天之本,化生气血,营养五脏六腑、肌肉筋骨,且脾主肌肉,脾胃虚弱,气血生化不足,导致痿症出现等。北京医养堂采取复瘫饮纯中药口服治疗改善效果挺好的,得到广大患者的认可。          
复瘫饮根据患者不同病情,不同年龄,不同体质,不同病史,相关医师进行体察,望闻问切,一人一方,所以费用不尽相同。提醒大家,不要自作主张调整,要进行诊断后确定病情采取医治,不要盲目医治,费钱事小,耽误医治事大。
  复瘫饮一疗程30天,多数医治周期六个疗程左右,对药物吸收好恢复的就快,少数病情较重的患者医治需要半年以上。早中期患者医治相对较为明显,改善较快。晚期病人体质弱,年龄偏大,医治相对缓慢。
  第一步:疏经健脾,补充气血,改善患者运动的姿势基础:增强近端稳定性。
  第二步:养血活络,清热化痰,改善视固定和眼、手协调,使患者能利用视觉帮助稳定。
  第三步:镇肝熄风,濡养筋经,修复受损肌神经,疏通脉络,止痉,增强近端稳定性。
  第四步:激活麻痹和休眠的细胞,改善平衡调节,使患者学会小范围的运动。
  第五步:润燥舒筋,布精起痿,改善主动肌、协同肌、对抗肌的协同,使患者的运动变得平稳和流畅。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