帮你快速找医生

动脉僵硬通过增加血压和胰岛素抵抗导致青少年心脏损害并使其恶化

2023年08月16日 498人阅读 返回文章列表

动脉僵硬可能通过增加血压和胰岛素抵抗导致青少年心脏损害并使其恶化

根据一项新的随访研究,动脉僵硬是青少年早发性心脏损伤的一个新原因。这项研究由米国德州儿童医院和贝勒医学院、英国布里斯托大学、英国埃克塞特大学和东芬兰大学合作进行,研究结果发表在《动脉粥样硬化》(Atherosclerosis)杂志上。

左心室肥厚和左舒张功能障碍是心脏结构和功能损害的指标,它们与成人心血管相关死亡风险增加相关。在儿科人群中,这些心脏指标也被用作早发性心脏损害的指标。

根据颈-股动脉脉搏波传导速度估计的动脉僵硬度已被发现是青少年和年轻成人血压升高、胰岛素抵抗和代谢综合征的一个新原因。最近也有研究表明,青春期血压升高可能会导致心脏过早损伤,但目前尚不清楚动脉僵硬是否会独立地导致心脏结构和功能损伤。

这项研究在 1856 名青少年中进行,其中 1011 名是女性。这些青少年在基线时为 17 岁,他们接受了 7 年随访,直至 24 岁进入青年期。研究团队在基线和随访时评估了动脉僵硬度、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和心脏损害证据。心脏结构损害表现为左心室肥厚和相对室壁厚度增加,而心功能损害表现为左心室舒张功能不全和左心室充盈压升高。

在 7 年随访期间,青少年心脏结构损伤的患病率翻了一番。通过广泛控制脂肪量、肌肉量、葡萄糖、胰岛素、血压、血脂、吸烟状况、久坐时间、体力活动、社会经济状况和心血管疾病家族史,并使用成人诊断心脏损伤的切点,研究团队观察到,动脉僵硬度和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最高三分位的青少年,其结构性心脏损伤进行性恶化的风险增加了 23 - 27%。

只有动脉僵硬似乎独立地引起心脏结构和功能损伤,而颈动脉壁厚度增加似乎没有因果关系。颈动脉管壁增厚是动脉粥样硬化的早期指标,而动脉僵硬度增加则说明动脉硬化。该研究进一步报道了动脉硬化通过增加血压和胰岛素抵抗导致心脏损害。血压升高可以解释动脉僵硬引起的 34% 的心脏损害。此外,胰岛素抵抗解释了 15% 的动脉僵硬导致的心脏损害。

研究者指出:

我们第一次看到动脉僵硬是几种疾病的一个新原因,如高血压、胰岛素抵抗、代谢综合征和年轻人群的心脏损伤。在成人中,动脉僵硬目前已被确定为 2 型糖尿病的一个病因。我们发现,动脉僵硬在引起心脏损害中约 50% 的有害作用是通过血压升高和胰岛素抵抗的机制而增强的。因此,预防和降低血压和胰岛素抵抗可能会减少动脉僵硬对心脏的负面影响,多达一半。

“炎而肿肢”(言而总之),医疗界迫切需要开展实验和临床干预研究来综合治疗和逆转青少年动脉僵硬。至少,控制血压和胰岛素抵抗可让问题解决一半。

Agbaje 博士的研究小组 (urFIT-child) 由 Jenny 和 Antti Wihuri 基金会、芬兰文化基金会中央基金、芬兰文化基金会北萨沃地区基金、Orion 研究基金会、Aarne Koskelo 基金会、Antti 和 Tyyne Soininen 基金会、Paulo 基金会、Yrjö Jahnsson 基金会、Paavo Nurmi 基金会、芬兰心血管研究基金会、Ida Montin 基金会、Eino Räsänen 基金、Matti 和 Vappu Maukonen 基金,以及儿科研究基金会资助。


原文图 1:动脉僵硬度和左心室质量之间的时间因果纵向关系以及胰岛素抵抗和收缩压的中介作用。

1856 名 17 岁青少年动脉僵硬度与左心室质量指数的自回归交叉滞后时间因果关系,随访至 24 岁,来自英国父母和儿童出生队列的 Avon 纵向研究。

附:该研究相关背景信息

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血管疾病 (ASCVD) 和死亡率仍然是一个主要的公共卫生问题,已有证据表明儿童期至成年中期的心血管危险因素与晚年临床事件之间的关系。动脉僵硬度可预测中青年人群未来的 ASCVD 和 ASCVD 危险因素 (如高血压、胰岛素抵抗、肥胖、心脏损害、肾损害和 2 型糖尿病)。

动脉僵硬度和颈动脉厚度被用作儿童人群中 ASCVD 危险因素累积的替代指标,但它们各自与未来结局 (如心室重构) 独立于相关 ASCVD 危险因素的前瞻性关联尚不清楚。

假定的机制将血管硬化与较高的心室扩张性管壁应力联系起来,然后将代偿性扩张应力正常化的管壁增厚和硬化,称为心室-血管相互作用(ventricular-vascular interactions)。在成人中,已经确定左心室肥厚 (LVH)、左心室舒张功能障碍 (LVDD) 和动脉硬化是未来 ASCVD 的标志物。儿童血压 (BP) 和肥胖已被前瞻性地与中年时一次测量的心室重构相关,但左心室结构和功能与生命早期动脉指数之间的纵向关系仍未明确。

从公共卫生和临床的角度来看,生命早期动脉僵硬度和颈动脉厚度是否独立于血压和肥胖是 LVH 和 LVDD 的潜在危险因素,将标志着预防心室重构和随后的 ASCVD 包括射血分数保留的心力衰竭的最早时间点,特别是在青少年和年轻成人。

之前,通过确定与青年动脉硬化进展相关的心脏结构和功能损伤发生的时间顺序来进行因果推断,由于缺乏重复的心脏和动脉测量,这一方法受到阻碍。此外,没有前瞻性证据表明重复测量心脏结构和功能改变的传统危险因素累积决定因素。动脉僵硬度影响青年心脏结构和功能的途径尚不清楚。

该研究团队利用英国英国雅芳父母和儿童纵向研究 (Avon longitudinal Study of Parents and Children, ALSPAC) 出生队列的数据,研究了青少年和年轻成人中动脉僵硬度和颈动脉厚度进展与心脏结构和功能损害恶化风险之间的时间因果路径和中介纵向关联。

研究者假设 1) 动脉僵硬度和颈动脉厚度进展与 LVH 恶化和其他心脏功能损伤指标进展的风险相关,即使在校正血压和肥胖后也是如此; 2) 动脉结构和功能恶化在时间上先于心脏损伤恶化; 3) 血压、胰岛素抵抗和身体成分等传统危险因素介导了血管和心脏指标的纵向关联。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