帮你快速找医生

脑出血术后昏迷中年汉,预后“卡脖子”憋气难受,是谁帮他“解套”?

2021年08月23日 8772人阅读

  “真想不到恢复得这么快,这么好!” 年近六旬的脑出血术后患者熊先生(化名),近日将一面精美的锦旗,郑重送到上海蓝十字脑科医院神经外科6A病区陈永新博士手中,感谢侯增欣主任和陈永新博士等给予的精心治疗,让他得以从昏迷中醒来,重焕新生。

  中年汉突发脑出血 急救后陷昏迷

  今年4月下旬的一天,年近六旬的熊先生早晨起床准备起身洗漱时,突发右侧口角偏斜,不能言语,口水直流,右侧肢体无力。家人将其急送当地医院就诊,CT提示患者左侧枕叶脑出血。当时患者病情较为危重,当地医院立即予急诊手术去骨瓣减压并清除血肿。

  枕叶部位的脑出血发病率较高,对患者生命构成严重威胁。所幸熊先生得到了及时救治,才得以保住性命。然而,手术后的患者持续处于昏迷状态,气管切开,饮食从空肠营养管鼻饲营养液,小便留置导尿管,左侧颅骨大面积缺损。

  看到这原本健健康康的汉子躺在病床上,完全无法生活自理的窘迫,家人倍感难过,他们期盼着熊先生有朝一日还能苏醒过来。

  入院治疗两周后渐苏醒

  在亲友的推荐下,家属待病人生命体征稍微稳定后,于5月上旬不远千里将其转至上海蓝十字脑科医院,以求进一步治疗。

  医院神经外科6A病区侯增欣主任、陈永新博士团队为熊先生的病情开展了细致的检查评估。刚来医院时,患者GCS评分为8分(E4VTM4),意识昏迷状态。陈永新博士介绍,GCS评分,指的是格拉斯哥昏迷指数的评估,是医学上评估病人昏迷程度的指标,其中有睁眼反应(E)、语言反应(V)和肢体运动(M)三个方面。三项分数相加即为昏迷指数。根据入院时的评估,患者熊先生处于深度意识障碍状态,即深昏迷(3分-8分)。

▲ 刚入院时,患者处于深昏迷状态

  根据熊先生的病情特点,陈永新博士制定了有针对性的康复治疗方案,将神经营养药物治疗、神经康复治疗和高压氧治疗等治疗手段有机结合,加强患者神经功能恢复锻炼的同时,防止脑出血术后并发症发生。

  经入院后两周的治疗,熊先生的意识逐渐恢复,陈永新博士在确保患者安全的前提下,拔除了气管插管。

  患者出现呼吸困难 顺利手术“排险”

  眼见患者恢复情况越来越好,可是有一天晚上,患者却出现了吸气性呼吸困难的新状况。经与擅长纤支镜检查治疗的神经外科重症监护病房李鲁萍主任会诊,发现熊先生气管切口处凹陷畸形,气管内壁肉芽组织生长从而导致气道狭窄。

▲ 原本凹陷畸形的伤口(左)得以修复(右)

  持续的呼吸不畅让熊先生变得烦躁不安,情绪波动明显。对此,侯增欣主任和陈永新博士耐心做好安抚劝导,而陈永新博士,临床处理此类并发症经验丰富。根据李鲁萍主任的诊断结果,陈永新博士考虑以上症状与气切疤痕有关,于是手术切除修复了患者气管切口处的凹陷畸形。

  “之前感觉像被人用手卡住脖子一样憋气难受;手术后一下子就感觉脖子不卡了,呼吸顺畅了,人也精神了。”熊先生这样描述自己的感受。

  在入院近两个月后,经开展严格的查体评估并取得家属签字同意后,侯增欣主任和陈永新博士为熊先生手术修补了左侧头部因开展脑出血急救手术而缺损的颅骨。

▲ 患者送上锦旗致谢

  经过医院侯增欣主任团队的精心治疗,入院70天后,熊先生的各项神经功能基本恢复正常,GCS评分15分,完全清醒,可自主活动,实现生活完全自理。临出院前,熊先生和家属特意制作了一面写有“医术精湛,深情永记”的精美锦旗,赠予侯增欣主任和陈永新博士。

  “真想不到恢复得这么快,这么好!”那一刻,熊先生紧紧握住了陈永新博士的手。

0